公共圖書館草案初審 將如何改變人們的閱讀生活
2017-06-23 15:37:23 來源:福建文化產業網
6月22日,公共圖書館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作為公共文化領域的重要立法,這部以“公共圖書館”為關鍵詞的專門法律草案有哪些亮點?將如何改變人們的閱讀生活?
與文化強國要求不適應,亟需加強頂層設計
究竟什么是公共圖書館?
草案在總則第二條就開宗明義地規定:本法所稱公共圖書館,是指依法登記設立并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傳承人類文明、傳播先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受國務院委托,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作草案說明時表示。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公共圖書館系統。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3139個,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公共圖書館50個。
“公共圖書館通過開放公共空間設施場地,開展公益性講座、培訓,提供文獻信息查詢、借閱服務等,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還明顯不相適。有必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納入法治軌道。”雒樹剛說。
打破層級設置模式,提高服務水平
公共圖書館姓“公”,在體系建設方面,應當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對此,草案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
“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書香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草案中的這些規定為公共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支撐。”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程煥文說。
在優化布局方面,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條件等因素,確定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規模、結構和分布,加強固定館舍和流動服務設施、自助服務設施建設。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街道、鄉鎮和城鄉社區的綜合服務設施設立圖書室,服務城鄉居民。
“過去,公共圖書館的設立基本是按照行政層級來設立的,草案要求按照人口比例來設立,這樣能夠讓人們更方便地就近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長陳彬斌說。
在提高服務水平方面,草案明確,公共圖書館應當免費開展文獻信息查詢、借閱,公共空間設施場地開放,公益性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將推動、引導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為適應當代圖書館服務發展的趨勢,草案還特別強調,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提供特殊群體服務、流動服務、自助服務、數字化服務等。
“目前,我國還沒有全國性的全民閱讀法律出臺,草案首次列入全民閱讀的相關條款,通過立法明確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角色,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提供了法律保障。”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陳力同時指出,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閱讀服務,照顧偏遠地區讀者的流動服務、尊重讀者閱讀自主權的自助服務、順應時代發展的數字化服務等內容,都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調動各方積極性,捐贈可享稅收優惠
為了進一步調動各方力量支持、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積極性,草案從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捐贈命名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草案明確,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給予政策扶持。
公共圖書館是純公益性質的,僅靠政府財政支持很難得到良性發展。對此,草案規定,國家鼓勵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向公共圖書館捐贈,并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采取捐贈方式參與我國境內公共圖書館建設。
程煥文說,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既可以捐贈資金,也可以通過捐贈建筑、人工乃至服務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草案明確,公共圖書館可以依法以捐贈者姓名、名稱命名文獻信息專藏或者專題活動,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還可以依法以捐贈者的姓名、名稱命名公共圖書館及其館舍、其他設施。
草案同時鼓勵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
相關鏈接
- 再造煙臺山 重塑百年歷史文化中心(2017-06-23 15:32:30)
- 福建省財政廳 福建省文化廳關于印發《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2017-06-22 10:58:11)
- 第十五屆“6·18”昨日落幕(2017-06-22 10:50:22)
- “宜夏”榕城文化藝術季即將開幕(2017-06-16 16:50:55)
- “宜夏”榕城文化藝術季即將開幕(2017-06-16 1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