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博物館多措并舉讓文物走近群眾
2018-04-02 09:17:24 來源:福州新聞網
“博物館又有新活動啦!”“不知道需不需要志愿者。”……本月14日晚,“長樂區博物館之友”微信群又熱鬧起來,“粉絲”們正在討論2天后將在博物館舉行的“拗九節”活動。
長樂區博物館位于吳航街道愛心路198號,于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20畝,建筑面積8600多平方米。2013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館內一、二樓為公共展廳,開設有長樂歷史大觀陳列館、“一代才華鄭振鐸”陳列館、閩劇館、美術館、三賢堂等8個固定陳列館,并附有臨展廳、多功能廳、攝影室、文物修復室、文物專用庫房等,因近年來展覽、演出等活動頻繁,收獲了大批“粉絲”。
走進博物館,“一代才華鄭振鐸”陳列館、長樂歷史大觀等展區令參觀者挪不開步子。各個展廳以人物或事件為主線,生動地展示了長樂的歷史文化淵源和人文底蘊,令參觀者在領略各個歷史時期、各種社會層面的吳航人杰風采的過程中,有所啟迪,受到鼓舞。
美術館是館內面積最大的展廳,也是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的“主陣地”。“文物若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便容易失去它的價值,成為‘死物’。”長樂區博物館館長陳雯告訴記者,博物館每年都會跟其他博物館進行合作,將各自館藏的美術作品、文物等進行共享,讓文物“活”起來。“我們在2月舉辦的東南沿海商周秦漢文明特展,便是和長樂區鄭和史跡陳列館、省貞美歷史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眾多文史專家及文物愛好者慕名前來,反響非常好。”陳雯說。
陳雯透露,博物館計劃今年內開辟“鑒寶”類型的新活動,定期邀請文史專家到館內,為群眾現場解析歷史文物。
除了開展常規的展覽和活動,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尤為重要。為此,長樂區博物館每到寒暑假,便會招募中小學的學生們來這里當“小小講解員”,讓學生們在深入了解長樂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成為歷史文化的“傳播者”。市民林演妹的女兒今年上小學6年級,已連續參加了2屆“小小講解員”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她的自信心提高了不少。從原來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說話,到現在,已經能獨立地為游客講解了。”林演妹欣慰地說。
去年底,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同長樂區博物館簽訂了合作協議,在館內建立教學實踐基地。“這不僅能為文博專業的學生提供獲得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場所和條件,也有利于深入挖掘閩都歷史文化和福州海洋文化的內涵與精髓,為歷史學實現向應用型轉型、更好地服務福州社會經濟發展,搭建更高層次的平臺。”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相關負責人說。
長樂區博物館位于吳航街道愛心路198號,于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20畝,建筑面積8600多平方米。2013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館內一、二樓為公共展廳,開設有長樂歷史大觀陳列館、“一代才華鄭振鐸”陳列館、閩劇館、美術館、三賢堂等8個固定陳列館,并附有臨展廳、多功能廳、攝影室、文物修復室、文物專用庫房等,因近年來展覽、演出等活動頻繁,收獲了大批“粉絲”。
走進博物館,“一代才華鄭振鐸”陳列館、長樂歷史大觀等展區令參觀者挪不開步子。各個展廳以人物或事件為主線,生動地展示了長樂的歷史文化淵源和人文底蘊,令參觀者在領略各個歷史時期、各種社會層面的吳航人杰風采的過程中,有所啟迪,受到鼓舞。
美術館是館內面積最大的展廳,也是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的“主陣地”。“文物若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便容易失去它的價值,成為‘死物’。”長樂區博物館館長陳雯告訴記者,博物館每年都會跟其他博物館進行合作,將各自館藏的美術作品、文物等進行共享,讓文物“活”起來。“我們在2月舉辦的東南沿海商周秦漢文明特展,便是和長樂區鄭和史跡陳列館、省貞美歷史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眾多文史專家及文物愛好者慕名前來,反響非常好。”陳雯說。
陳雯透露,博物館計劃今年內開辟“鑒寶”類型的新活動,定期邀請文史專家到館內,為群眾現場解析歷史文物。
除了開展常規的展覽和活動,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尤為重要。為此,長樂區博物館每到寒暑假,便會招募中小學的學生們來這里當“小小講解員”,讓學生們在深入了解長樂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成為歷史文化的“傳播者”。市民林演妹的女兒今年上小學6年級,已連續參加了2屆“小小講解員”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她的自信心提高了不少。從原來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說話,到現在,已經能獨立地為游客講解了。”林演妹欣慰地說。
去年底,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同長樂區博物館簽訂了合作協議,在館內建立教學實踐基地。“這不僅能為文博專業的學生提供獲得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場所和條件,也有利于深入挖掘閩都歷史文化和福州海洋文化的內涵與精髓,為歷史學實現向應用型轉型、更好地服務福州社會經濟發展,搭建更高層次的平臺。”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