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為城市發展注入動力
2021-01-19 10:35:19 來源:福州新聞網
鼓山之麓,閩江之濱,魁岐碼頭旁數座兼具中西之美的近代建筑是福建協和大學舊址,這些建筑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讓福州城的教育史重新活躍在人們眼前;閩侯徐家村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空間結構,未來將以“山水與文化共生、鄉愁與活力并重”的特色成為傳統村落新生的探索范例。
協和大學舊址和閩侯徐家村是正在打造中的2處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市資源規劃局會同市名城委、市文物局等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挖掘福州的文化底蘊,在加強歷史文化保護的同時提升城市品質,落實溫暖榕城專項行動,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我們已在全市各區縣選出17片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和歷史環境要素較為集中的區域,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這些街區一般位于縣(市)區的核心區域,具有一定活力并且能夠代表老城風貌特色。”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已在2020年1月集中亮相。在此基礎上,在2020年對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再拓展再提升,并組織街區特色展,通過新舊照片對比、街區建設歷程影片播放等充分展示街區建設工作成效。
保留舊有風情
以歷史印記展現榕城魅力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讓福州人回望福州歷史。
在倉山梁厝,有始建于唐代的龍瑞寺古剎;在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可以遙想晚清志士救國圖存的努力;在煙臺山,可以知曉近代福州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繁華……
每一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都是福州城市發展的不同立面。因此,要保存好歷史建筑和空間形態,還要彰顯各街區的特色風情,成為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的關鍵。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在此形勢下應運而生。
“以貼合原有建筑風貌、格局的原則出發,提前做好改造規劃,通過小而美的改造,避免了老街區的大拆大建,也保留了原有風情。”上述負責人介紹。例如,永泰縣登高山街區采用了永泰獨特的建筑工藝和材料來修復原有的建筑風貌,以修舊如舊的手法讓傳統建筑在不失歷史厚重感的前提下煥發新生。
微改造但有大深度。充分的文史資料挖掘和整理為微改造提供依據,還衍生出書目等產品,進一步拓展了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連江縣就組織對魁龍坊的建筑歷史、民居規格、傳奇故事等資料進行詳細記錄,并查閱縣志、族譜等相關文獻,編訂《連江·魁龍坊》,圖文并茂地展現連江先輩的生活場景,詮釋歷史文化內涵。
微改造但有大力度。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微改造的重要支撐。據了解,福州市已連續4年開展古建筑木工、泥塑工、石工等多個工種修繕技藝工匠培訓班,各縣(市)區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積極培養街區工匠,同時把熟悉傳統工藝的老匠人也納入到工作隊伍當中,以老帶新。其中,永泰縣聘請了歷史文化街區內原住文人、手工藝匠人參與街區古建筑的修繕改造,并邀請省市文物專家作為街區改造設計和施工的顧問。
接續當代生活
以街區新生帶動生活品質提升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不僅為了“繼往”,更是為了“開來”,源源不斷地給福州城市的發展注入動力。
“閩清縣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還配合了地下管網埋設、管網穿線等工作,完善了老城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閩清縣相關負責人說。
類似的情況存在于各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工作當中,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往往會結合街區周邊的環境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同步進行。以此為契機,通過文化景觀挖掘、生態景觀打造,協同基礎設施的完善共同促進城市的品質提升。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當代生活的相融還體現在商業價值上。
隨著元旦前夕15個市級夜色經濟體驗示范街區的開街,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還被賦予了夜色經濟新地標的身份,連江縣魁龍坊、閩清縣梅城印記兩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夜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夜景、夜宴、夜演、夜娛、夜購、夜宿等元素豐富了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夜生活,傳統韻味與現代都市的魅力在這里交相輝映。
- 福州疾控發布!事關春節疫情防控!(2021-01-19 10:34:22)
- 臺江區政協委員劉傳斌:打造壽山石商創園(2021-01-13 09:51:58)
- 市委宣傳部傳達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2021-01-13 09:27:33)
- 《千年一夢——漢武大帝》 擬春季上演(2021-01-13 09:26:10)
- 羅源:畬鄉奏響振興曲(2021-01-12 1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