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響路46號古厝活化利用成典型 福州將培育更多精品案例
2021-01-25 09:40:24 來源:福州新聞網
靈響路46號古厝是福州市第二批歷史建筑,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2018年底經修繕之后移交給鼓樓區南街街道,2020年初開始作為社區居民的活動場所。
一年多來,附近居民在這里閱讀、寫字、繪畫、健身、聽非遺講座……古厝重新煥發活力,成為福州市古厝服務于社區公共文化創建的代表案例。據悉,今后福州市將有更多這樣的古厝活化利用案例。
去年8月,鼓樓“非遺傳承·愛在七夕”文化藝術節活動在靈響路46號古厝舉行。
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文 張旭陽/攝
“還厝于民”
古厝煥發活力
據福州市名城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靈響路46號古厝建于明代末期,主座均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占地面積約0.66畝,房屋建筑面積約460㎡。
在修復過程中,設計團隊在保持古厝整體結構的情況下也進行了取舍。比如,現場查看后,他們發現后天井狹小,無需做回廊或撇舍,否則會影響采光和空間利用,便將這里改造成了居民的健身場所。
2018年底,修繕后的古厝移交給南街街道,2020年初開始作為社區居民的活動場所。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開展新一輪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21年底,福州市將培育建成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完成福州古厝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
福州市名城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靈響路46號古厝就是古厝服務于社區公共文化創建的代表案例。
靈響社區黨委書記程明星說,古厝修繕開放之后,成了轄區居民最愛來的地方,還引來了眾多服務基層的文藝工作者。現在,大門兩側掛著多塊牌子,包括南街街道綜合文化站、鼓樓區文化館南街街道文化站分館、靈響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福建省詩歌朗誦協會南街活動點、鼓樓區書法家協會創作基地、鼓樓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創作基地等。
走進古厝,主座兩側回廊分別被用來做非遺展廳和培訓室,主座東西次間修復后成了閱覽室和科普室,里面還有健身室、電腦室、多功能活動室……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座很好的老房子,但以前進不來。現在修好了,干干凈凈的,還變成了大家共享的空間,孩子們在這里可以看書、玩耍。”家住靈響小區的陳依姆說。
退休老兵制作牛年宮燈、轄區青少年體驗非遺軟木畫制作、居民聽福州方言八音嗽語講座……如今古厝有了更多居民的足跡和印記,重新煥發了活力。
改造后的古厝院子頗大。
今后將有更多
古厝活化利用案例
據了解,靈響路26-28號古厝也已修繕移交,鼓樓區計劃與社會組織合作,將它變成社區活動中心。
目前,福州各區都有一兩處古厝修繕后用于社區公共服務的案例。今后福州市將在遵循國家文物局《文化建筑開放導則》和《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辦法》《福州市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導則》的前提下,對福州古厝活化利用進行合理、科學定位,引入新型業態、創新利用機制、鼓勵社會資金與民間力量參與,將古厝活化利用有機融入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等。同時,開展古厝保護和活化利用試點,培育建成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
- 上下杭街區又有大動作:153處風貌建筑28處文物點將修復(2021-01-25 09:39:08)
- 福州市《我心中的“十四五”》征文暨公益海報、短視頻征集大賽舉行優秀作品專家評審會(2021-01-25 09:35:31)
- 臺江警方強化上下杭巡邏防控(2021-01-25 09:34:25)
- 臺灣茶葉技藝傳承拜師儀式在三坊七巷舉行(2021-01-19 10:49:10)
- 福州三江口打造城市新窗口(2021-01-19 1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