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這個“文化年” 過得有滋味
2021-02-19 16:48:30 來源:福州新聞網
走出家門穿越古今,坐在家中“云”逛閩越,“文化過年”讓這個春節更有滋味。拂去歷史塵埃的遺址公園、化身文化場館的福州古厝、“活”起來的歷史文物組成閩都“文化特產”,讓就地過年的人們在有福之州樂享文化盛宴。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古城遺址在朋友圈‘活’起來了”
市民在新店古城遺址公園游玩。記者 葉義斌 攝
連日來,市民的朋友圈被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刷屏,古城辦聯合市委網信辦推出8幅主題海報,成為不少市民拜年的首選圖。
這組海報以秦磚漢瓦的深赭色為底,從除夕至正月初七,精選閩越文化的雕塑、文創品,結合閩地年俗予以展示。正月初二的海報上,《得意》浮雕展現進士登科后攜妻榮歸的場景,結合“回娘家”的習俗,讓古人生活和今人氣息相交融。
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就進入720°VR,出現公園俯瞰圖,雄渾蒼勁的男聲解說隨之響起:“福建,古稱閩,東周時越人南下,來到這片閩江奔流而成的沃土,融合而成閩越族……”
“文化海報很有創意,讓古城遺址在朋友圈‘活’起來了,動動手指就能在各個景點自由穿梭、游覽!”市民小陳說,通過海報,他和家人將文化圖騰柱、漢代冶鐵、迷墻等景點都“打卡”了。
冶山春秋園:“一座隱于鬧市的‘寶藏’公園”
“一曲、二曲、三曲……”13日上午,家住馬尾的市民吳童與許多游客一樣,循著“九曲流觴”景觀,將冶山繞個遍,欣賞散布其間的數十處摩崖題刻。在她看來,這是一座隱于鬧市的“寶藏”公園。
作為閩越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剛開放不久的冶山春秋園在春節迎來眾多游客。記者看到,公園里不僅有漢、唐、宋、明、清、民國等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也有小橋流水、古樹參天的雅致風景;不僅有細細探訪歷史遺跡的游客,也有牽著孩子愜意漫步的市民。
吳童和丈夫趁著春節假期來到冶山春秋園,收獲了驚喜。“沒想到還藏著一處仁壽堂,看到很多漢代至民國的文物,也感受了近代海軍元老薩鎮冰的一生。”吳童感嘆,小小一座冶山濃縮了2200多年歷史,希望這些人文印記能被越來越多人看到、知道。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專門來看國家一級文物”
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陳明光仔細欣賞國家一級文物老插床。記者 歐陽進權 攝
位于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17年來首次重新布展,新展春節前對外開放。“趁著這個春節,我趕緊來一睹為快。”家住鼓樓的陳明光退休前從事機械工作,這次專門來看船政文化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老插床。這件文物1867年產于法國,學名叫“直刨床”,可用于切削金屬件、加工鐵板鋼鉚釘孔等,是國內現存較早的機床之一,也是船政創建史的見證者,“此前我多次參觀船政文化博物館,發現這次展覽除了增加展品,還豐富了文字介紹”。
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像陳明光這樣的船政文化愛好者還有不少。“博物館正月初一開始正常開放,每天迎來不少群眾游覽,通濟艦舵輪、皮帶式老車床、老插床這三件國家一級文物人氣最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負責人王芳說。
福州非遺展示館:“四大展區福氣滿滿”
市民在上下杭非遺展示館學習詠春拳。記者 池遠 攝
福州非遺展示館以省保單位羅氏綢緞莊為依托,利用現代化展陳技術,配套非遺活態展示,盡展福州市非遺之美。13日記者在展示館看到,參觀者沉浸在動靜結合、視聽融合的非遺空間,盡情領略福州非遺風采。
市民陳清平告訴記者,展示館按院落進行展陳,區域劃分合理,讓人既領略了非遺之美,又發現了古厝之魅,“穿梭在福樂、福匠、福韻、福傳四大展區,福氣滿滿,我們都是有福之人”。
當天展示館內還舉行了歌舞專場演出,《好兒好女好家園》《幸福快車》《書韻榕城》《傘》等表演贏得陣陣掌聲。“沒想到還能在此看到時尚感滿滿的歌舞表演,太好了!”市民許女士說。
林覺民(冰心)故居:“為有林覺民這樣的福州人感到自豪”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林覺民(冰心)故居經過近兩個月的閉館提升,1月30日起對外試開放,春節期間成為人們打卡的又一熱點。
13日記者在這里看到,《與妻書》展區內,有市民在新增的林覺民塑像前留影。市民王諍林說:“塑像形象地再現了林覺民寫《與妻書》時‘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的情景,墻上的投影反映了當時‘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的歷史背景,讓人們對林覺民為‘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切的體悟。我們為有林覺民這樣的福州人感到自豪!”
福州市美術館:“在這里找到城市記憶”
數十年來,我市攝影家用鏡頭記錄了福州古厝保護、修復和活化重生的歷程。春節期間,“古厝藝韻 名城新貌——迎世遺福州古建筑圖片展”在福州市美術館舉行。不少市民參觀圖片展后表示:“福州古厝是福州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找到城市記憶。”
13日,記者看到,館內設置的數字書法機前,不少市民在臨摹書法。市民林科峻說:“展館有靜態展陳,還有互動環節,大大增強了逛展體驗感。”
朱紫坊:“像是在和歷史對話”
在朱紫坊34號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芙蓉園,市民群眾戴著口罩有序游覽。此前,芙蓉園已被活化利用為國內唯一的漆藝博物館。
“像是在和歷史對話。”小學生楊霖峻用手拂過木柱,輕聲說。13日,他和家人特地從馬尾來到漆藝博物館,認識福州的文化DNA,“走進宅子就能感受到滿園的歷史氣息和漆藝文化,名家展品體現了精湛技藝,滿墻的工具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春節假期,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還準備了精彩的藝文展覽,包括充滿童真童趣的少兒建筑設計展、五彩繽紛的新春花卉作品展、瓷器和木雕等多種類工藝精品展示等,為市民游客送上文化大餐。
- 春節假期前三日 福州文旅市場迎小高潮(2021-02-19 16:46:25)
- 濱海新城兩館成熱門打卡地 春節首日接待游客1600人次(2021-02-19 16:40:50)
- 馬尾、閩清: 節日文化活動多(2021-02-19 16:39:01)
- “虎糾丫霸”街頭文化藝術節點亮榕城文化年(2021-02-19 16:37:55)
- 福州新增一處花漾街區,春節走起!(2021-02-19 16: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