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溪尾街“重生”送上文化大餐
2021-02-22 12:30:36
改造后的溪尾街成為熱門打卡地。
頭頂盤紅繩,衣服繡花邊,這是羅源畬族鳳凰裝;點穴有絕技,傳子不傳女,這是畬家的傳奇八井拳……18日,羅源縣“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活動在“重生”后的溪尾街舉行,為游人送上文化大餐。
溪尾街地處羅源縣城,曾是羅源最繁華的地段。今年春節,改造后的溪尾街對外開放,成為一處鄉愁記憶廳、非遺大觀園、熱門打卡地。
“草橋夜市”
承載鄉愁記憶
羅源縣城三面環山,東鄰羅源灣,海水漲潮時可順南、中、北三溪上溯,侵入城內,故史上有“海在城中”之說。
溪尾街入口處,舊時曾經有座單拱石頭橋,叫草橋。橋身長四五米,寬約兩米,橋面鋪著長石板。據記載,進入羅源灣的大噸位貨船、漁船主要靠泊于南陳橋等處碼頭。小噸位的漁船、貨船則乘潮進入北溪草橋橋頭。小漁船運入鮮魚,于草橋一帶叫賣,這里成為縣城最繁華的地段。尤其夜間,漁夫挑燈賣魚,城內居民提燈買魚,燈光點點,叫賣聲、還價聲匯成一片,熱鬧非凡,故有“草橋夜市”之稱。明朝詩人林元鑄的《草橋夜市》寫道:“橋頭徹夜歡,嘈雜每盈耳。才歇管弦聲,書聲又四起。”
年過八旬的朱學舜老先生回憶道,北溪岸邊原來有幾座廊亭,人們總愛靠在亭子的欄桿上,一邊閑坐攀談,一邊看流水潺潺,“當年的草橋橋下是漁船、舢板停泊的小碼頭。漁民們經常撐著船,拿魚貨換取柴枝,叫賣聲不絕于耳”。
溪尾街“重生”
打造非遺大觀園
在老人的記憶里,從前的溪尾街很有人氣。“舊時,溪尾街很熱鬧,有說書的、變戲法的,還有挑著魚丸、扁肉叫賣的……從前,羅源沒有電燈,過節時,兩旁的店鋪點起燈籠,稍有錢的人家拿著洋磅(一種帶罩的大煤油燈)帶著孩子來這里玩,而后吃碗魚丸或扁肉回家。”今年80歲的鄭淑萍說。
2018年,羅源老城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啟動。去年,承載著鄉愁記憶的溪尾街保護工程一期建設也納入規劃。
經過改造,溪尾街多了古木色牌樓,雄偉氣派又不失古樸。“昔日草橋橋頭的位置設立牌樓作為溪尾街入口,是修建工作的一大亮點,可以勾起羅源老百姓對草橋的記憶,回憶起‘草橋夜市’的景象。另一亮點是采取修舊如舊的方式,盡最大努力重現溪尾街的歷史面貌。”羅源縣住建局副局長黃介川說。
溪尾街旁有溪水流過。舊時,這里的溪水清澈見底。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周邊家家戶戶有了廁所,溪水便不復從前。為了重現干凈河道,項目方拆除與河道不協調的建筑,整飭河道,截流污水;同時修繕傳統建筑,保留兩處具有羅源本土特色的石頭厝。
如今,溪尾街格外熱鬧。各類非遺的傳承人身著特色服飾,通過畬族服飾走秀展示、畬家八井拳演示以及特色歌舞表演等節目,為市民獻上了豐富的文化盛宴。現場還設置了羅源傳統花燈制作、羅源民間剪紙、羅源角梳、畬族苧麻等非遺文化展位,為市民打造了一處非遺大觀園。
- 榕省屬藝術院團線上線下演出多(2021-02-22 12:26:41)
- 6天超6000萬元!福州春節檔票房全省居首(2021-02-22 12:25:52)
- 長樂吳航古城城墻遺址公園試開放(2021-02-22 12:22:45)
- 關于做好第十屆福建省“文化企業十強”暨第四屆福建省“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推薦申報工作的通知(2021-02-22 10:42:58)
- 福州一防空洞改造后亮相 游客洞中賞油紙傘(2021-02-19 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