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持續推進生態殯葬改革 弘揚文明新風
2021-04-07 09:39:30 來源:福州新聞網
推窗見綠,這是融僑·宜家二期居民陳建國最大的欣喜。春回大地,福州高新區南嶼鎮千山兜漫山蔥郁,叢林猶如綠色袖帶。
近年來,高新區以推進綠色殯葬為目標,從生態修復、修繕樓堂、移風易俗出發,全面推進殯葬改革創新發展,廣泛種植樹木,恢復滿山青翠,將千山兜的生態修復與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讓居民們住得安心舒心。
還山以綠 生態大為改觀
遠處是層層疊疊的澳洲杉,中間是翠綠的塔柏,近處有紅葉石楠和花朵點綴。日前,記者跟隨高新區社管局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千山兜,山上的風光與去年大不一樣,曾經墳堆裸露、雜草荒蕪的山體,如今已是郁郁蔥蔥的山林。
“千山兜的山路又窄又陡,去年開展山體修復工作,還特地請來專業騾隊運輸土方和苗木,才解決了山路狹窄、機械車輛無法進山的難題。”高新區社管局有關負責人說,經過集中攻堅,墳墓整治工作已經完成,山體復綠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種植小樹類苗木21500棵、澳洲杉420棵、塔柏160棵、桉樹60棵、黃金榕60棵、香樟40棵,共計22240棵。
蒼翠山林間,還有幾朵“紅花”閃現,原來是護林員在千山兜開展復綠和巡山工作。為讓文明祭掃觀念深入人心,千山兜村委會加強宣傳教育,在各主要路段及各重點山頭進山入口懸掛標語,引導居民采取鮮花祭掃、網絡祭掃等文明環保的祭掃方式。各村居護林員、土地管理員形成網格化管理,加大上山巡查的頻次和密度。“針對往年清明節前后農村祭掃經常存在的舊墓翻修、砍伐墳墓周邊綠植等陋習,今年2月以來,巡山隊員們增加巡查頻次,擴大巡查范圍,延長巡查時間,保護山體,確保復綠效果。”護林員劉德新說。
高新區還加大對轄區違建墳墓的整治力度,對新建墳墓、翻修舊墓、砍伐綠植導致重新裸露的墳墓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拆除一起。自開展違建墳墓三年整治行動以來,高新區持續發力,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刀刃向內的決心,迅速行動,形成上下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多措并舉推進殯葬改革。
綠色殯葬 樹立文明新風
破舊俗,立新風,改“入土”為“入堂”,觀念的改變非一朝一夕之事。高新區通過修繕公益性骨灰樓堂,健全喪葬費制度、減免殯儀服務收費管理制度,破解“觀念改變難、用地選址難、項目審批難、資金籌措難”等難題,讓越來越多的高新人接受綠色殯葬方式。
得知高新區要修建公益骨灰樓堂的消息和相關政策后,居民心里也有一本賬。“修建一座墓地,少則幾萬元,多則數十萬元。”村民莊永福告訴記者,對不少家庭來說,修建墓地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能將骨灰安置在骨灰樓堂,不僅能減免費用,也不用上山祭祀,還能提升村里的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目前,南旗社區、五都村2處村級公益性骨灰樓堂項目均已動工,還有4處村級公益性骨灰樓堂及1處鎮級公益性骨灰樓堂持續推進建設,預計年內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可提供7.5萬個格位,滿足基本安葬需求,實現轄區骨灰統一集中有序安放。高新區還出臺政策,2019年8月起,在閩侯縣殯儀館火化的、具有福州高新區戶籍的城鄉居民,最高可以免除1620元殯葬基本服務費用。截至目前,高新區共為居民免除了70多萬元殯葬基本服務費用。
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高新區社管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文明程度,以墳墓整治為抓手,全面推進遺體火化、骨灰集中安葬,革除喪葬陋習,減輕群眾負擔,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新風尚。
移風易俗 倡導文明祭掃
清明節將至,福州高新區管委會制定清明工作預案,成立清明祭掃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發出文明祭掃倡議書,呼吁廣大市民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移風易俗。
倡導“零碳”祭掃,以獻花、鞠躬等簡約環保方式代替傳統的燒紙錢、放鞭炮等祭奠方式,杜絕燒紙焚香、燃放煙花爆竹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祭祀行為。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高新區積極勸導外出人員、海外鄉親清明期間不返鄉,通過居家追思、踏青遙祭、撰文緬懷、“云祭掃”等方式寄托哀思、緬懷故人。
倡議書還號召居民不搞攀比、不擺闊氣、減少浪費,自覺做到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樹立生前孝親勝于重殮厚葬的觀念,珍惜關愛眼前的長輩親人,讓他們有養有樂,親人逝后從儉辦喪。
- 驚艷!羊蹄甲盛放,福州工業路花街回歸(2021-03-22 15:48:58)
- “黑豹”遺作上映 《21座橋》受福州影迷關注(2021-03-22 15:46:52)
- 葉立旗: 6年創作百余幅古錢幣書畫(2021-03-22 15:45:49)
- 驚艷!福州300多年前的“王府花園?”,即將重現!(2021-03-22 15:44:14)
- 紀念“二七”烈士專場書畫筆會舉辦 20多位書畫家揮毫(2021-03-22 15: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