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副教授與福州音樂人聯手為世遺大會創作歌曲
2021-06-25 10:24:51 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 “磊磊臺階、斑駁墻壁,鐫刻著記憶萬千,那殷勤往來的燕子,溫存了似水流年。古厝曾是新居,逐夢的熱望、筑夢的汗水,凝成棟宇熠熠……”最近,由武漢大學戲劇影視系副主任、副教授易棟作詞,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張含弓作曲的新歌《古厝 芳顏》完成了音樂編曲,計劃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前正式推出。
易棟主要從事戲曲史論、古典詩樂文化傳承教學與研究。他曾經講過《民俗藝術與文化遺產》課程,對古建筑、城市文化遺產關注較多。他說:“提起古厝,常人覺得是老物件,其實從貫通古今的審美文化維度觀照,古厝的芳顏恒在。古厝不是陳舊的,它是有勃勃生機的。提起古厝,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住過的祖屋,燕子、花樹、聚居的記憶變得鮮活而溫馨。”
易棟到過福州三次,三坊七巷、鼓山摩崖石刻、福州市博物館和閩劇都讓他感到獨具華彩。得知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辦的消息后,易棟受福州文聯一朋友邀請,寫了《古厝 芳顏》歌詞。古厝是質樸的、芳顏是時尚的,易棟覺得古厝像是一根紐帶,架起了現代人與歷史溝通的橋梁。
張含弓拿到《古厝 芳顏》歌詞,瞬間打開了自己的思緒,兒時生活的場景很自然地便投放在他的腦海里。這首詞說出了張含弓記憶中的生活感受。念著歌詞,一個五度以內的商、徵、羽三個音構成的主題樂句,便脫口而出。
中國人常說的五音指角、徵、宮、商、羽五個音級。張含弓圍繞商、徵、羽音韻讓《古厝 芳顏》盡情發展,這樣一個帶著色彩和古韻的“橋段”便搭成了。張含弓覺得,《古厝 芳顏》能讓聽眾“聽到”一個質樸的自己,如那些古厝,樸實無華,卻又清晰地留存在聽眾的心田。
相關鏈接
- 《福州,聽我說》第五季電視宣講大賽第六場播出(2021-06-25 10:23:35)
- 第十九屆海創會20日閉幕 總簽約金額約2885億元(2021-06-25 10:22:42)
- 世遺大會志愿者培訓啟動 185名學生將接受全方位培訓(2021-06-25 10:21:52)
- 中共福建朝日委員會黨校(福建誠信文化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2021-06-25 10:20:46)
- 兩岸青年民俗游學活動19日在榕舉行(2021-06-25 1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