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聽到福州的聲音
2021-07-26 11:07:27 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一幅珍藏于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福州城圖》,以鳥瞰圖形式展現(xiàn)古代福州城的物華、人文與地景風貌,其視角之獨特、內(nèi)容之豐富頗具研究價值。福建師大教授黃忠杰對此甚是癡迷,于是走上了漫漫探索、求證、研究之路——
讓世界聽到福州的聲音
珍藏于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福州城圖》,繪制于宣紙上的青綠山水,定格了300多年前的福州城。
查閱30多本東印度公司的賬本,到處尋找古荷蘭語的翻譯專家……從畫的名字到作畫的確切時間,從時代背景到世界城市會客廳的意義,對福建師范大學黃忠杰教授來說,自從與這幅來自17世紀的“福州全景圖”相遇,他就一股腦兒深陷其中,開啟漫漫探索、求證、研究之路。
“這不僅是美術(shù)史的一次探索,還涉及考古研究、地理探索等。”近日,“聽鼓樓,說古厝”世遺主題講座在福州林則徐紀念館左海講堂里開講,市民朋友與福州鼓樓區(qū)文物宣講志愿者跟隨黃忠杰的目光,細細探索這幅《福州城圖》,在不斷放大下,港口、船只、橋上的小人兒清晰可見,17世紀的福州映入眼簾。
“七閩山水多奇勝,秦漢封疆古來盛”“孤徑回榕岸,層巒破積關(guān)”“蒼煙巷陌青榕老,白露園林紫蔗甜”……在文人墨客筆下,古時候的福州城風光無限。
《福州城圖》以鳥瞰圖形式展現(xiàn)古代福州城的物華、人文與地景風貌,其視角之獨特、內(nèi)容之豐富頗具研究價值。這幅畫于1988年收入荷蘭國立博物館中國部,原屬荷蘭東印度公司瓦那爾家族私藏,其祖上世代收藏遠東古物,但究其源頭,已無從考證。
2016年起,由黃忠杰教授領(lǐng)銜組成的研究團隊對該畫展開探析,取得不少突破性進展,圖中地景全被考察出來,并進行標注,標注版的圖將會在福州市博物館展出。
過去,國際上對福州的翻譯,最常見的就是“Foochow”,而這幅畫勾起黃忠杰濃濃興趣的就是畫上對福州的稱法——“Hockzieuw”。
“我是閩南人,這個寫法太像閩南語中對福州的音譯。”經(jīng)查閱得知,不同時代背景下,福州的翻譯都不盡相同,荷蘭語中的音譯很大可能是受了荷蘭人隨行的漳州翻譯的影響。
隨后,黃忠杰又從船只的不同身份、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皇帝的信件往來中,挖掘出許多史料信息,來解讀17世紀“康熙開海”之后荷蘭人與中國的貿(mào)易情況。
“這幅畫應(yīng)繪制于1685年9月—1687年5月之間,是一幅反映1684年‘康熙開海’后,中國第一個負責管理對外貿(mào)易和征收關(guān)稅的常關(guān)——‘閩海關(guān)—中洲汛’的重大歷史性題材繪畫。”黃忠杰感嘆,這幅畫填補了中荷朝貢史與貿(mào)易史上圖像資料的諸多不足,有著非常高的歷史意義與文獻價值。
黃忠杰表示,這場講座僅是一個開始,他要繼續(xù)用史實說話,讓全世界都知道,在17世紀至18世紀大航海時代全球化的早期,福州這座城市與這座城市里面所居住的這些人,在這場世界的變革運動當中,扮演著怎樣一個不可取代的角色,“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
據(jù)介紹,“聽鼓樓,說古厝”世遺主題系列活動是福州鼓樓區(qū)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鼓樓區(qū)博物館打造的“聽鼓樓,說古厝”社會文化服務(wù)品牌其中一個項目,旨在通過組建鼓樓區(qū)文物保護志愿者聯(lián)盟、鼓樓文物保護宣講志愿服務(wù)隊,開展古厝文化志愿者培訓與主題系列講座,傳播福州古厝文化,助力世遺大會,讓世界聽到福州、聽到鼓樓的聲音。
- 首屆大學城青年藝術(shù)聯(lián)展開幕(2021-07-26 11:03:18)
- 東盟+中日韓博物館云論壇13日在榕舉行(2021-07-26 11:02:12)
- 5臺閩劇世遺大會期間展演(2021-07-26 11:01:36)
- 電影《帶我回家》亮相央視 福州脫胎漆器是“隱形主角”(2021-07-26 11:00:59)
- ?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演練12日晚舉行(2021-07-26 1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