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一首向海圖強的壯麗史詩
2021-07-26 16:16:58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現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來馬尾船政作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發源地、近代中國新式教育發端、中法馬江海戰古戰場的歷史印記和文化遺存,是一處以自然山林為依托、以船政文化為內涵的人文游覽勝地。中國船政文化景區由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公園、船政濱江廊道、船政格致園、船政時空隧道、船政天后宮等景點組成,集中展現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制造、海軍建設、文化傳播等豐碩成果及其先進思想。
沿江向海,來到閩江入海口的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城。150多年前,福建船政學堂在此設立,近代船政文化、新式教育也由此發端。
鴉片戰爭后,伴隨著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聲,中國的有識之士紛紛開始尋找救國圖存之路。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吹起了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號角,洋務運動隨之興起。洋務派官員從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入手,在設廠制船造炮的同時,創辦各類教育機構培養中國的近代化人才。福建船政學堂即是當時應運而生的中國第一所近代化海軍學堂,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所海軍教育機構。
150多年后的今天,參加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嘉賓走進煥然一新、布展精美的中國船政文化城,實地感受“精忠報國、自強不息”的船政文化。
馬限山東麓,一座依山而建、形似戰艦的五層現代建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氣勢磅礴。作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立體式、全方位地向遠道而來的嘉賓展現了中國船政的誕生、發展。
通濟艦舵輪、阿姆斯特朗艦炮、清“福建船政同治十年”車床……大量的珍貴館藏令人目不暇接。除了葉祖珪、薩鎮冰、鄧世昌等近代海軍英才,學堂還培養了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以及鐵路專家詹天佑、造船專家魏瀚、輪機專家陳兆翱等。“船政先賢愛國圖強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們勵志進取、博采眾長、勇于創新的品質值得我們后人傳承發揚。”云南省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高紅俠贊嘆不已。
從羅星山山腳拾級而上,左手邊草木蔥蘢,怪石嶙峋,右手邊大江東流,船只林立,西側有溯江樓,南麓有望江亭。舉目遠眺,爽心豁目。更令嘉賓印象深刻的是,這里的風光不僅綺麗旖旎,也蘊藏深厚的歷史積淀。
原來,羅星山兀立江心,形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山頂矗立羅星塔,傳說為南宋柳七娘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塔毀,1624年經著名學者徐勃等倡議,在原塔座上重建。早在明初,羅星塔就被繪入《鄭和航海圖》中,后又收入《航海針經圖冊》里,是國際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之一,因此又被稱為“中國塔”。那時,外國船只靠近馬尾時,遙望寶塔光影,便知是到了中國。
“此行我充分了解到,福建船政開風氣之先,是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為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軍波不禁感慨,福州城真是歷史悠久,風物清妍,人才輩出。
羅星塔7層八角,56處檐角下懸風鈴,涼風習習,風鈴隨風而舞,叮當作響,仿佛在演奏著近代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壯麗史詩。
- 5011.09億元!福州上半年GDP出爐!(2021-07-26 16:15:34)
- 福州非遺匠人在線傳播閩都文化(2021-07-26 16:11:53)
- 世遺大會嘉賓點贊上下杭古厝活化利用(2021-07-26 16:11:12)
- “千園之城”福州,世遺大會舉辦地逛園攻略了解一下!(2021-07-26 16:10:02)
- 世界遺產青年論壇和世界遺產地管理者論壇回眸(2021-07-26 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