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專家陳吉:關于“福”的問答
2022-02-08 10:10:14 來源:福州新聞網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即將到來,對老百姓來說,寫福字、貼春聯,極具儀式感。一聯聯紅紙、一個個方塊字里包含了每家每戶對新年的美好祝福。“福滿乾坤”“梅開五福”“福如東海”“洪福齊天”……這一個個最尋常又最神秘的“福”字,到底承載了中國人多少的文化基因與情感愿景呢?記者采訪了著名書法家、福文化專家陳吉先生,請他解讀“福”字背后的豐富內涵。
“福”的演變
寄托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記者:中國的“福”文化歷史悠久,您能介紹下“福”字最初的起源和含義嗎?
陳吉:中國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就出現了“福”字,至今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甲骨文的“福”字,表現的是人用雙手捧著一個裝滿酒的器具,奉獻給神明或祖先的情形,充分說明“福”從誕生起,就包含了寓意美好的文化內涵和以“祭祀”為主的祈福儀式兩大部分。
記者:人們常常說的五福臨門,究竟是指哪“五福”呢?
陳吉:“五福”最早出現于《尚書·洪范》中,所謂“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實際上就是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到了后漢時期《新論》中又將“五福”調整為——“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時至今日,經過千百年的演變,“五福”又被概括為“福、祿、壽、喜、財”五個字。
從“五福”內涵的演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福”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中國人把渴望祈祝的一切美好愿望與目標都給了“福”,既寄托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福”成為吉祥美好事物的集合體。
陳吉書法作品
貼福字有講究
不可隨意倒著貼
記者:從書法的角度,“福”字大概有多少種寫法呢?
陳吉:從字體看,福字有五種寫法,也就是:篆、隸、草、楷、行。而就篆書而言福字就可以寫出一百多種。
記者:在中國的春節,家家戶戶都有貼福字的習俗。這種習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貼福字的時候有什么講究嗎?
陳吉:據專家考證,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時就已經存在,同時,諸如祝福、祈福、賜福、請福、接福、納福、摸福等各種儀式和活動也傳承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符號。
“貼福”是過年的重要習俗之一,什么時候貼福?先貼哪里?后貼哪里?哪里一定要正貼?哪里可以倒著貼?都有很多“講究”。貼“福”的時間應在大年三十下午日落前;應從大門口開始貼起,往屋里貼,先貼大福后貼小福。家里大門貼“大福”;屋內的小門貼小福,大門小門都應該正著貼,寓意迎福、接福、納福、大吉大利;家里的米缸、水缸、衣柜上等一些小地方可倒著貼小福。寓意著“福氣進來后,藏到里面”。
寇富平依據陳吉所書福字制作的德化白瓷福瓶
福建福州 福天福地
記者:福建福州是有福之州,在這里有哪些方面最能體現我們的福文化呢?
陳吉:福建福州是中國唯一以“福”字冠名的省份和省會城市。這里氣候宜人、山川秀美,厚重的人文歷史涵養出豐富多彩的福文化,孕育了令人矚目的人文遺產,涌現了群星璀璨的一批批造福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福天福地。
就福州而言,有著2200多年歷史,一句“七溜八溜,不離福州”,道出福州人對“有福之州”的留戀。這里文教發達、人文薈萃,僅近現代就涌現出了“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福建船政之父沈葆楨、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最早譯著西方文學作品的林紓、獻身維新變法的林旭、捐軀廣州起義的林覺民等等,這些人物更成為中國近現代化的啟蒙者、推動者,在中華民族百年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其中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政治擔當,林覺民《與妻書》“為天下人謀永福”的慷慨誓言,堪稱中國一代代造福人的共同志愿和心聲。這些都是福建福州重要的福文化資源。
記者:這一次福建省福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官方海報上的“福星高照 福佑中華”也是您寫的,您能介紹下這八個字有什么內涵嗎?
陳吉:古往今來,那些為民謀福造福的人物,都是百姓心中的福神、福星;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一直是衡量盛世的標準。“福星高照,福佑中華”,這八個字寓意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間奇跡,促進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 永泰櫻花谷200多畝櫻花綻放(2022-02-08 10:08:23)
- “虎年新春晉享福”2022晉安新春年貨節啟動(2022-02-08 10:05:30)
- 鐃鈸聲聲喜迎春 福州曲藝惠民演出走進烏塔會館(2022-02-08 10:01:23)
- 大本鐘獎在福州揭曉 張一鳴入選“全球十大杰出華人青年獎”(2022-02-08 10:00:19)
- 大型音樂史詩劇《道商范蠡》在福州首演(2022-02-08 09: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