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魚丸“牽手”定西土豆 獲人民日報點贊
2022-02-08 10:22:57 來源:福州新聞網
《人民日報》刊登的《福州魚丸用上定西“山藥蛋”》報道(紅框內)。
福州,中國魚丸之都;定西,中國馬鈴薯之鄉。兩地特產能否“聯姻”?
新春將至,魚丸走俏。從定西運來的馬鈴薯淀粉,經過定西務工人員的手,被加工成福州魚丸——這樣的一幕就發生在連江的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定西共創“山海丸”的故事“搬入”了福州魚丸博物館,成為該館一大亮點。人民日報日前還以《福州魚丸用上定西“山藥蛋”》對此進行了報道。
福州魚丸“牽手”定西土豆
古時,定西隴西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鎮,福州連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口岸。如今,隴西是農業大縣,年產馬鈴薯52萬噸,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連江是海洋大縣,年產魚丸等魚糜制品6萬噸,是當地不少漁民的收入來源。
兩地何不優勢互補?從2018年開始,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定西馬鈴薯跨越2000多公里,與福州魚丸成功“牽手”。
“那時起,我們吸納隴西貧困戶進廠務工,每年從隴西購入500噸馬鈴薯淀粉,用于制作福州魚丸等產品。”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滕生淦說,“用隴西淀粉制作的魚丸有三大特色:一是色澤好,更為潔白;二是口感好,更有韌勁;三是淀粉價格便宜了10%~15%。”
福州、定西共創的“山海丸”,不僅創造了“消費+產業”扶貧的“福州模式”,還亮相福州漁博會、福州魚丸文化節等。
“山海丸”映射東西部扶貧協作
福州魚丸、定西馬鈴薯“牽手”以來,福州、定西兩地的“魚丸情”更深了。家住定西市隴西縣永吉鄉尖山村的牟永強,就是見證者之一。
他在山溝溝里生活了30多年,打小就和家里那10畝馬鈴薯打交道,可日子一度過得緊巴巴。
從2017年開始,福州通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方式,開始了“我到西部去,你到東部來”。
同年10月,牟永強和50多名同鄉踏上前往福州市的務工專列。牟永強來到了“中國魚丸之都核心企業”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在魚丸生產車間負責轉運、包裝工作,月工資6000多元。
近日,牟永強接到了父親的電話:“老家淀粉廠要擴產,把咱家的山藥蛋(“馬鈴薯”的方言叫法)都買走了。”
“過完春節,帶你們來玩,也吃一碗福州魚丸!”牟永強興奮地說。
滕生淦說:“目前,我們公司從隴西購入的馬鈴薯淀粉增加到了1000噸,隴西員工也增加到60人左右。”
去年,定西名優特土豆品種“黑金剛”在連江“安家”——試種成功。“黑金剛”果肉淀粉含量高達13%~15%,口感好、品質佳,享有“地下蘋果”的美譽。
記者也了解到,“山海丸”只是福州、定西東西協作的一個縮影。福州市對口幫扶5年來,定西市84.24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11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福州、定西一同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也創造了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型范例。
- 迎春接福,好戲連臺!長樂新春文化旅游月即將啟幕(2022-02-08 10:21:21)
- 閩侯舉辦首邑國潮民俗節 以打卡集虎為主線串聯10個打卡點(2022-02-08 10:20:13)
- 福建非遺迎新春系列活動在榕啟動(2022-02-08 10:17:44)
- 福州:“福文化” 主題燈秀亮相 夜景璀璨迎新春
- 央視:福州年味漸濃 年貨市場銷售火爆(2022-02-08 1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