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圣陳旸》獲第八屆福建藝術節多個獎項
2022-03-03 17:36:57 來源:福州新聞網
近日,第八屆福建藝術節獲獎名單公布。閩清縣選送的閩劇《樂圣陳旸》獲劇目獎、導演獎一等獎、音樂獎一等獎,該劇表演者也獲得多個獎項。
《樂圣陳旸》劇照。(閩清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本屆藝術節舞臺上,《樂圣陳旸》是少有的新編歷史劇作品。該劇基于閩清籍北宋音樂理論家陳旸的經歷創作,講述了北宋末年,陳旸受其兄陳祥道編成《禮書》影響,立志編撰《樂書》,歷經5年采風、9年辛勤筆耕,終于大功告成。但宋徽宗不顧內憂外患,寵信權臣蔡京,重金打造宮廷音樂,并四處抓捕民間藝人充斥皇宮樂隊,《樂書》被束之高閣。陳旸毅然冒死進諫,最終被貶。全劇情理并重,在藝術節上演時,好評如潮。
一出好戲獲得專業肯定,也得到觀眾叫好,這源于創作團隊多年的精心打磨和匠心打造。據介紹,閩清縣長期著力打造以陳祥道、陳旸為代表的禮樂文化名片,2017年開始籌劃編寫“一本閩劇劇本”推廣禮樂文化,《樂圣陳旸》由此應運而生。
打造精品,需要精品團隊。翻開《樂圣陳旸》創作團隊名單,可謂專家云集:國家一級編劇周祥光,省戲劇文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戲曲學院訪問學者蔡玉榕擔任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陳乃春擔任總導演,國家一級作曲陳新國作曲……
為了創作一部經得起考驗的精品,創作團隊走進閩清,赴陳旸故鄉以及閩清二陳紀念館等地采風,翻閱了大量史料,開始醞釀、創作。2018年,第一版于閩清縣劇院首演,隨后走上省市縣各級舞臺。其間,主創方充分吸收各方建議,不斷打磨修改。
“這次我們看到的演出版本經過超10次修改,比起最初版本,故事更流暢,人物也更立體。”編劇蔡玉榕介紹。
除了劇作,舞臺呈現也同樣別具匠心。在閩清采風后,創作團隊對陳旸故鄉閩清際上村村口的藤橋印象深刻,因而在本劇第一幕呈現的是緩緩流淌的梅溪上,韻味悠長的古藤橋;橋邊梅花樹下,陳旸盤膝撫琴,唯美生動的場景將觀眾帶到了特定情境中。
“在創作本劇前,很多人沒聽說過陳旸,或者不知道他是閩清人,此次創作后我們都對陳旸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他歷經艱辛編撰樂書的堅韌不拔和高尚的家國情懷十分敬佩。”舞臺總監楊冰藩說。該劇藝術指導、國家級非遺閩劇項目傳承人林瑛也表示,陳旸是了不起的歷史人物,閩劇能有這樣的題材實屬不易。
據介紹,本屆藝術節展演期間,該劇獲得了許多專業點評與修改建議,閩清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打磨提升該劇,走上更大的舞臺。
打造精品閩劇,是閩清縣弘揚禮樂文化的諸多舉措之一。為進一步提升影響力,該縣正醞釀一系列新謀劃,如創建禮樂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中華禮樂文化博物館,創辦中華禮樂文化研學培訓中心等。“希望通過多種方式把閩清禮樂文化弘揚好、宣傳好,讓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更好地展示閩清千年文化底蘊。”閩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介紹】
陳旸是北宋音樂理論家,出生于閩清縣宣政里漈上(今云龍鄉際上村),他所編撰的《樂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音樂百科全書,清乾隆時期被收入《四庫全書》。不僅我國文化部將《樂書》列入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美國、韓國的國立圖書館也都予以館藏。陳旸在民間被尊稱為“樂圣”,與其兄陳祥道并稱“二陳”。陳祥道所著《禮書》、陳旸所著《樂書》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禮樂文化文獻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福州古厝會說話》第三集:五枚詠春(2022-03-03 17:35:07)
- 福州市將盡快編制壽山石雕刻技藝保護專項規劃(2022-03-03 17:33:38)
- 閩侯又上CCTV了!直播聚焦福州傳統民俗和閩越水鎮花燈(2022-03-03 17:32:21)
- 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福建活動日將在福州設主會場(2022-03-03 17:29:18)
- 《福州市壽山石雕刻技藝保護規定》將于3月1日起施行(2022-03-03 17: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