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一串數字幸福密碼
2022-06-28 17:13:02 來源:福州新聞網
軍門社區探索的“13335”工作法在全國推廣
一串數字幸福密碼
軍門社區南營巷。記者 池遠 攝
短短南營巷,承載了軍門社區的獨家記憶。這里的蘇公井,流傳著千年前清官鑿井造福一方的故事;墻上的“三個如何”之問,則是開啟新時代幸福生活的指南。
“正是有了‘三個如何’的重要指示,我們才探索出全國推廣的‘13335’軍門社區工作法。”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表示,軍門社區走上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創新之路,還要從1991年說起。
這一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首次走進軍門,就帶著對基層社區工作的思考。當時的軍門居委會在一處狹小木板房中辦公,為了防風,木墻上褙滿了報紙。
“艱苦的工作環境對習書記觸動很大,他給大家加油鼓勁,每個人都受到鼓舞。”林丹回憶,軍門的“命運”就此迎來轉折。1991年起,福州市委實施黨的“堡壘工程”建設綱要,軍門率先響應并成立黨支部。
有了黨組織這個“主心骨”,同時乘著“3820”戰略工程的東風,軍門在舊城改造中擺脫了“紙褙”的陰影。“我們有了新場所,還初步探索創建了‘一條龍’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體系。”林丹說,食堂、托兒所、醫療站、老人活動室陸續辦起來了,大家都說好。
1995年4月,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軍門社區調研,現場寫下“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對聯,借此褒揚軍門社區以黨建創新推動社會管理的好做法。
20多年來,這副對聯一直激勵著軍門社區的每一名工作者。軍門社區首創“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產生了居家養老服務站、黨員工作室、睦鄰小屋等一系列社區黨建品牌。2012年,福州市總結推廣“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獲評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
2014年11月1日,已經擔任總書記的習近平第三次到軍門社區調研,肯定軍門社區的工作有創新、有特色,還留下了殷切期望——“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天天同居民群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三個如何’的時代之問,讓我們在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并將‘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深化拓展為‘13335’軍門社區工作法。”林丹說。
所謂“13335”,即堅持黨建引領,健全政府治理、居民自治、社區共治三項機制,搭建社區工作、社區訴求、社區服務三個平臺,強化隊伍、設施、經費三項保障,打造安居在社區、友愛在社區、和諧在社區、歡樂在社區、幸福在社區的五在社區。
“這串數字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軍門社區居民鄭祖平特別點贊了社區訴求方面創新建立的“居民懇談日”,每月10日都有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群眾、相關部門代表等,共同協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就在這個月的“居民懇談日”,鄭祖平分享了一個好消息:困擾津泰新村已久的燃氣管道安裝難題即將成為過去。原來,由于老舊小區結構復雜、管道施工難等原因,部分居民一直無法用上燃氣。問題在“居民懇談日”上被提出來,軍門社區黨委牽頭有關部門現場勘察,多次商討解決方案,推動施工順利進行。
“大家的事大家議,不出社區就能解決問題。生活在軍門,我們都很自豪!”每次談起社區,鄭祖平總要豎起大拇指,“社區治理更走心,黨組織與群眾更貼心。哪里有需要,鄰里之間一呼百應”。
在福州,回答“三個如何”、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不是軍門社區“一枝獨秀”,而是全市社區“百花齊放”。林丹表示,面向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軍門社區將在更高起點踐行“三個如何”重要指示,勇于創新、先行先試、優化服務。
- 30年·30人|鄭貞良:崗位在變 初心不變(2022-06-28 17:12:10)
- 閩侯保護古厝再發力(2022-06-28 17:07:18)
- 第八屆“尋找畢加索”書畫作品展開幕(2022-06-28 17:06:48)
- 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持續引發福州市各界熱烈反響(2022-06-28 17:05:48)
- 2022漁業周·漁博會12日閉幕 現場簽約超220億元(2022-06-28 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