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山水間 榕城“醉”生態
2022-06-28 17:19:52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上周六,“閩江之心”核心段重要景觀節點——橫跨江濱西大道的青年橋正式開放通行,牽起閩江畔的旖旎風光與歷史文化街區的古韻風華,行走其間,宛如穿梭時空。
從濱江步行街,到青年廣場,再到新近亮相的青年橋,美麗畫卷中,是福州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用心守護城市生態、建設山水城市的全域行動。
內河與“兩江”,濕地和海灣,福州與水的故事,始終精彩動人。
面對主城區范圍內總長約295公里的139條內河,福州通過梳理問題清單、按流域打包向全國“招賢”、全省首創成立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等舉措,加上全面推行的“河湖長制”“河長日”機制,換來滿滿亮色的治水成績單:
115條河道建成開放,500多公里濱河綠帶、379個串珠公園、4000多畝綠地串聯水系,連續4年黑臭水體治理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
在閩江、烏龍江的兩江四岸,還有水體治理、岸線整治,公園提升、山體修復等“大手筆”,從城市到鄉村,從上游到入海口,140公里的江岸線,處處都有美麗蝶變。
作為福建唯一入選全國8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推薦名單)的海灣,在擁有35公里濱海岸線、25公里長延綿沙灘的濱海新城岸段,同樣有讓人挪不開眼的綠——
自由嬉戲的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亞成鳥等,是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良好生態最鮮活的見證者;東湖濕地、漳港海蚌增殖保護區,也用江、海、山、林、沙、鳥生態要素交匯映襯的景觀,展現對生態的持久堅守。
為護好生態,福州30年接力傳承、踐守初心。
從1992年,為破解“垃圾圍城”難題,選址紅廟嶺,建設當時城區唯一、全國最大的垃圾綜合處理場的前瞻性規劃,到為福州生活垃圾分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的建成,“一座山”到“一片園”的蝶變,見證著福州的綠色發展。
如今,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變為新習慣,綠色生活方式在榕城大地盛行。2021年,福州市城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達85%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在垃圾分類住建部大城市考評中位居第一檔(第5名)。
清新福地鋪展開去的畫布里,福州還以草木為筆,種大樹、造綠蔭、建公園,用生態綠意牽起幸福生活。
作為全國最“綠”的城市之一,從“全民動員、綠化福州”,到“綠進萬家、綠滿榕城”,福州的“綠色行動”從未斷線。放眼全城,近1500個大小公園星羅棋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5%,“千園之城”里,“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已是人人可享的尋常景象。
珍視生態優勢,呵護綠水青山,在這場建設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的持久征程里,“福州行動”仍將初心不改。
- 市政府召開黨組(擴大)會議(2022-06-28 17:18:59)
- 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2022-06-28 17:18:33)
-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2022-06-28 17:17:30)
- 亮相“海創會”!臺江這些項目厲害了!(2022-06-28 17:16:53)
- 林寶金赴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調研(2022-06-28 17: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