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解鎖”船政新玩法
2023-01-28 16:32:48 來源:福州新聞網
船政是福州的名片,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春節前開園的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整體保留了百年前船政生產區域的格局,成為助推船政“申遺”的新地標。
正月里,核心區迎來一撥又一撥游客。24日,記者走進核心區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鐵脅廠、船政書局、輪機車間、繪事院等景點,帶您“解鎖”船政核心區的新玩法。
博物館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通濟”艦舵輪。記者 歐陽進權 攝
讓船政文物“動起來”
在屏幕墻上點擊一副眼鏡,一張大圖就跳出來,這是民國時期福州海軍藝術學校校長黃聚華佩戴過的眼鏡。
“我們新增的文物展示魔屏,能夠3D展示館藏文物,以讓文物‘動起來’的方式拉近觀眾與藏品的距離?!敝袊幕┪镳^負責人王芳說。
記者在博物館一樓看到,一面屏幕墻上展示著各式各樣的文物,這些文物都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除了1867年的插床、“通濟”艦舵輪、皮帶式老車床等3件國家一級文物,還有第一本船政學堂教科書實物、百年前水兵生活用品等。
百年前船艙沒有風扇、空調,海軍士兵怎么睡覺?是睡木板床嗎?這些問題,在船政文物里可以找到答案。捐贈了水兵部分生活用品的福建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劉傳標說:“以前水兵在艦船上不是睡木板床,而是帆布吊床,只要用繩索把帆布綁在船艙隔板掛鉤或柱子上就可以,睡覺不受船搖晃影響。另外以前艦船沒有風扇和空調,夏天船艙里很熱,水兵們轉移到甲板上睡覺,睡覺前取出帆布吊床綁在甲板欄桿上?!?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list-style-type: none;"/>
在博物館二樓,除了講述左宗棠三顧宮巷力邀沈葆楨接掌船政事業等故事外,還展出“通濟”艦舵輪,以及各種船政艦船模型,二樓尾廳還展示了1∶100的“福建”艦編隊模型。
位于三層的“百年傳承的船政造船”展區,首次展出了世界最大的鋼絲網水泥船“古田”號遺留下來的船名牌、羅經、車鐘等重要船構件。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說,20世紀70年代,在鋼材匱乏的背景下,我國嘗試采用水泥鋼絲網作為替代材料制造船只,根據交通部、建工部等部門的委托,馬尾造船廠進行技術攻關,滿載噸位5773噸的“古田”號應運而生。
全面升級后的博物館除了豐富展陳形式,還綜合運用漆畫、藝術雕塑、場景復原、模型、聲光電等多樣化手段,生動講述中國向海圖強的船政往事以及百年薪火相傳的船政精神。位于三層展廳的全國首部船政裸眼3D影片帶領游客穿越千年,追尋福州的海洋夢和中華民族的向海圖強夢。
“館內展區亮點紛呈,外部展區也有驚喜。我們將原本分散在船政各處景點的五門19世紀70年代的艦炮,集中陳列在博物館門口。”王芳說,這些艦炮原來是船政艦船的裝備,曾參加馬江之戰,戰后從江里被打撈上來。它們存世極為罕見,例如其中的早期克虜伯炮,就是非常罕見的雙炮閂型號。
“古田”號遺留下來的船名牌、羅經、車鐘等重要船構件。記者 歐陽進權 攝
室外體驗實景版“博物館”
游客在館內看展,可以了解船政誕生的歷史背景、感受閩都瑰寶船政文化的魅力,走出博物館可以體驗船政實景。漫步園區,仿佛一步“百年”——從現存船政工業遺址中最古老的建筑、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繪事院、輪機廠,到我國第一架自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誕生地鐵脅廠,再到見證馬尾造船廠造船業發展的機修車間、修船工段等,它們記錄了從1866年創設船政至今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奮斗足跡。
陳悅說:“這種室內陳列與室外歷史建筑結合的開放式大博物館理念,將博物館置身于戶外實景展示空間,在福建還很少見。”
據介紹,船政舊址在保護修繕的同時引入科技元素,實現了從“外貌”到內在“氣質”的蝶變。如今,繪事院沉浸式展示百年前艦船設計實景;鐵脅廠打造鐵脅與飛機制造專題展覽,市民可以跨時空與水上飛機設計者巴玉藻、王助、曾詒經“對話”;修船工段變身文藝范十足的船政書局;甲居裝作業工棚展示“甲型一號”水上飛機的1∶1復原模型……
園區還沉浸式展示了船政造船工具等,設置了以輪機車間等百年船政建筑為背景的天空之境、江濱百米透光跑道等10余處美陳打卡點,這些場景正月里刷屏馬尾市民朋友圈。
感受船政學霸生活場景
今年春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在一樓的臨展廳新設了《聚才江海——船政首創中國職業教育歷史陳列》專題展,展現船政職業教育不平凡歷史,這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遷入船政文化城核心區后舉辦的第一個臨展。
船政教育的更多場景在船政格致園內,經過切割車間和船政衙門,就能在格致園中間區域看到“一座學堂引領一個時代”的巨幅標語,再往里走就到了船政學堂,它被譽為“近代中國海軍搖籃”。一百多年前,從這里走出了嚴復、鄧世昌、魏翰、詹天佑、劉步蟾、薩鎮冰等一批對近代中國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歷史名人。少年嚴復1867年到后學堂學習駕駛,開啟全新的求學之路。畢業于前學堂的詹天佑后來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走進重建后的船政前學堂,里面布置了百年前“學霸”們的學習場景,現在這里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今年船政學堂舊址將再次傳出瑯瑯書聲。船政文化馬尾造船廠片區保護建設工程(三期)正在對原船舶工程技術學校舊址建筑等既有建筑進行修繕更新,計劃9月交付使用。三期全部完成后,整個船政文化城輪廓更清晰,一期、二期以參觀體驗為主,三期有教學、研學等內容,中國船政文化城成為綜合性、復合性傳播和普及船政文化的大“博物院”。今后核心區將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目前游客打卡核心區須提前預約。游客可登錄“全福游”小程序或下載“全福游”APP,在搜索框輸入“中國船政文化城”進行預約。游客可乘坐M2、137、139、140路公交車至馬尾造船廠站下車,往前步行600米。自駕車可定位至“中國船政文化城-輪機車間”,在游客服務中心東側停車場停車。園區開放時間為8:30~17:00,閉園前半小時只出不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記者 歐陽進權)
- 福州:看吉祥文物 感受福氣滿滿(2023-01-28 16:31:55)
- “福見好戲” 鬧新春 國粹京劇快閃進景區(2023-01-28 16:31:10)
- 福建福州:瑞兔迎新春 文化來拜年(2023-01-28 16:29:24)
- 福州市民樂享“福”文化大餐(2023-01-28 16:28:35)
- 大年三十,央視向全球觀眾展示侯官文化(2023-01-28 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