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電視文藝的崛起“密碼”
2023-03-16 16:18:45 來源:福州新聞網
《山海情》中凌教授(左)的原型林占熺是我國著名菌草專家。(資料圖片)
電視劇《絕密使命》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紅色歷史。(資料圖片)
著名演員劉佩琦在電視劇《谷文昌》中飾演谷文昌。(資料圖片)
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由福建出品的電視劇《山海情》《絕密使命》《愛拼會贏》及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入選,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位。閩派電視文藝的崛起“密碼”是什么?且聽細細道來——
描繪八閩風貌
福建享有“山海畫廊、人間福地”之美譽,擁有人文薈萃、絢爛多姿的福建地域特色文化,極大豐富了電視文藝表現現實生活、厚重歷史、特色文化的表意功能。
福建歷來以方言復雜著稱,電視劇《山海情》原聲版使用了福建口音普通話、莆仙方言等,頗具地方特色的方言既活躍了劇情、增加了笑點,也讓觀眾在原汁原味的方言中產生了情感共鳴。
劇中使用了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等,折射出在閩打拼的“麥苗”們身上的一股沖勁。
風格獨特的福建美食、煙火氣,為電視文藝創作提供了足夠的生活化場景。
《山海情》中的荔枝肉、紅(米+團),《一諾無悔》中的政和白茶、乾東小胳,《對手》中的興化米粉、沙茶面,以及《那山那海》中的紅膏鱘、烏米飯等,均占據過社交媒體美食榜的C位。這些元素的融入,既搭建了獨特的城市面貌,更承接起人物之間的情感橋梁。
方言抑或美食,都扎根在具象而奇妙的空間地理中。
《山海情》在莆田拍攝,劇中的木蘭陂、海濱風光、傳統古民居為該劇注入別樣風景;《絕密使命》讓伯公凹交通小站舊址等成為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 《愛拼會贏》通過閩南紅磚古厝、安平橋等,折射濃郁的晉江式商情、閩南式親情。
電視劇《向風而行》《以家人之名》《對手》《你好檢察官》《對你的愛很美》《沉睡花園》《藍焰突擊》等均取景于廈門,通過可視化的電視語言,傳達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廈門城市氣質……
書寫八閩“史詩”
一部優秀的電視文藝作品,一定是在講述一個好的故事。
回顧福建電視文藝發展史,《向昨日告別》《聊齋》《三言二拍》《僑魂》《多思年華》《林祥謙》《馬江之戰》《林則徐》《紅色搖籃》《鄧子恢》《原鄉》《媽祖》《神醫大道公》等曾在藝術長河中激起浪花,承載著幾代人的視聽記憶。
進入新時代,閩派電視文藝繼續找準在時代大勢中的定位、在藝術長河中的航標,通過常態化組織電視劇名家福建故事采風活動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講好福建故事。
《山海情》再現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生動鮮活刻畫了“菌草之父”林占熺、福建掛職干部、廈門大學支教團志愿者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金沙灘”的故事。
該劇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3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等,實現國家級電視劇獎項“滿堂紅”。
《絕密使命》首次聚焦鮮為人知的中央紅色交通線。這條串聯起“上海—香港—汕頭—大埔—永定—長汀—瑞金”的交通線,從1930年冬直至紅軍長征都未曾中斷,創造了從未有護送的干部被俘或犧牲的奇跡,還運送6000多擔軍火、藥品等緊缺物資及重要文件、信件、情報資料等。
該劇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3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等。
《愛拼會贏》講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高海生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創業故事。該劇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
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通過講述快遞線路卡車司機“琳寶”等平凡人的“柴米油鹽”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基層人物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鮮明品質,折射出大國小康的時代畫卷。該片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廣電總局2021年度優秀海外傳播作品等。
詮釋福建“內核”
電視文藝作品中地域風味、山川氣韻的傳遞,不只依賴方言、風物和地景,更重要的是作品中透出的精神意境。新福建建設所折射的時代變遷,記錄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
電視劇《谷文昌》《一諾無悔》生動還原了“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再現了“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的“樵夫”廖俊波形象,照見共產黨人始終為人民的公仆本色。
電視劇《那山那海》《我的金山銀山》、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閩寧紀事》《逐夢山海》等,譜寫了一曲曲中華兒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新時代頌歌。電視劇《那片花那片海》等詮釋“晉江經驗”的精神內核,再現了福建民營企業家心無旁騖堅守實業的奮斗圖景。
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
近年來,立足對閩西紅色文化的整體性挖掘、系統性梳理、系列性開發和連續性創作的《絕命后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被業界稱為“紅色三絕”系列電視劇。
一部劇一個主題,以普通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新鮮生動的視聽教材。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可愛的中國》《烽火抗大》、紀錄片《紅色搖籃》《華僑旗幟陳嘉庚》《戰鼓逐浪》《鐵血碑記》等通過藝術的視角,在重現激揚歲月中樹立偉人和英雄的光輝形象,有力彰顯信仰的力量。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
福建自古以來就是“海濱鄒魯”“文獻名邦”,多元、深厚、交融的特色文脈,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紀錄片《大儒朱熹》《朱熹》從不同側面描述朱熹的成長歷程和偉大成就,向大眾展現一個“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哲人形象。
紀錄片《船政學堂》講述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的福建船政學堂故事,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文化翻譯傳播等成果。
展現泉州世界文化遺產風采的《重返刺桐城》、被譽為“福建海洋文明‘百科全書’”的《海上福建》、講述福建古今海上絲綢之路故事的《海上絲綢之路》等紀錄片,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當前,福建正在從新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與實踐、閩人智慧、“福”文化、紅色革命、綠色生態、藍色海洋、改革開放、華僑華人、閩臺融合發展等題材中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
電視劇《幸福草》《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大金湖》《三江潮》《浴血榮光》《激戰蒼穹》《生死考驗》《刺桐花開》《家有女排》,以及紀錄片《武夷山·我們的國家公園》《科技特派員》《閩寧紀事2023》等,以融入福建元素、講好福建故事、詮釋福建精神的閩派風格,持續開拓電視文藝精品創作新局面新境界。
- 福州:觀壽山石雕 賞漢唐風韻(2023-03-16 16:16:39)
- 中國大學生電視節24日在福州開幕(2023-03-16 16:12:30)
- 長樂文嶺鎮繪制鄉村振興好景色(2023-03-16 16:12:10)
- 有福之州 她有新聲|方曉敏:送你一朵小紅花(2023-03-16 16:06:28)
- “閩籍名家畫閩都”講座開講 蔡崇達分享新作創作心得(2023-03-16 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