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訪客涌入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
學中帶玩 展館里上“數字”課
自然語言AI模型、虛擬實驗教學、過山車模擬體驗“極速風暴”……當“五一”假期遇上數字展會,現場每一幀畫面都能看到“全家總動員”的歡樂。4月30日是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的最后一天,很多市民抓住“最后機會”,拖家帶口逛展,面向少年兒童的互動體驗項目前一直大排長龍。
“到你了,快來!”4月30日下午,在10號館的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展廳里,市民何女士終于排到“虛擬實驗教學”項目后,急切地呼喚還在旁邊展廳體驗“動感自行車”的兒子徐博涵。戴上VR眼鏡、拿起操作手柄,徐博涵便在虛擬世界做起了粉塵爆炸實驗。
“借助操作手柄,孩子們可以點燃火柴、傾倒溶液、取放物品,沉浸式體驗粉塵爆炸實驗全過程,實驗現象能夠得到非常逼真的呈現。”展廳工作人員徐小玲介紹。
除了這種VR實驗,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還研制了3D交互實驗,不需要穿戴設備,在電腦前就可進行。“目前,教育部平臺已上架5000多個實驗教學資源,涵蓋從小學科學到初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徐小玲說。
“課堂上沒輪到操作的機會,在這里實現了。回家要再多做幾個!”徐博涵和媽媽認真記下網址后,意猶未盡地說。
既有緊貼教學大綱的科學實驗,也有適合學齡前兒童的全套互動教學課程。網龍公司“幼教盒子”展示區里播放著“寶寶巴士”安全主題課程,可愛的動畫形象加上朗朗上口的童謠,讓不少“小不點”挪不開腿。
“這是我們研制的一套智慧幼兒園解決方案,內涵交往交流、創意美工、家園共育、安全教育、樂高STEAM等模塊,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可穿戴等技術,幫助幼兒園實現園務輕松管理和智慧教學。”展廳負責人林姿介紹。
AI書法機器人、機器狗、數字故宮體驗……新技術正快速改變、重塑著少年兒童的世界,也在刷新著成年人的認知。期待更多數字中國建設成果融入日常,讓百姓盡享數字成果,體驗數字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