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回眸
2023-09-26 18:19:22 來源:福州新聞網
知行合一育青年 真踐實履促發展
——2023年“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回眸
“好年華之星”、福清市引進優秀青年人才何英圻,近日在福清一中教師崗位上過了第一個難忘的教師節。“順利入職,要感謝在大學暑期我返鄉參加的‘好年華 聚福州’社會實踐活動。”何英圻感慨地說。
自2021年起,團市委、市人社局、市文旅局等部門持續擦亮“好年華 聚福州”品牌,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平臺建設,廣聚青年人才。今年著力引導廣大青年參與研學活動,強化服務保障,提升城市溫度,豐富交流平臺,加強青年引領,以青年發展助力福州高質量發展。
參加首屆“海絲好年華”活動的中外學子在三坊七巷 歡樂合影。(團市委供圖)
調研實踐 培養青年
大興調查研究,今年福州首次開展“暢享好年華”走訪式社會實踐課題征集活動,鼓勵青年學子深入鄉村振興一線、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及人才、產業集聚高地等開展調查研究。據統計,共有海內外2000余所高校的1.5萬余名學子參加調查研究,涉及民生、經濟、文化等課題83項。
“去年跟著學長來福州參加過研學活動,當時就想第二年自己帶隊再來一次。今年我組織的隊伍申報了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定制課題,有幸被選中。”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博士生田浩然說。調研期間,他們走訪了福建省教育廳和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以及福州市高新區的多個眾創空間、孵化平臺和科創企業,為開展相關研究積累了寶貴資料。
走訪式社會實踐課題在城鄉全面鋪開,駐點式返家鄉社會實踐如火如荼展開。2000名學子奔赴政務服務、企業服務、專業技術、鄉村振興等崗位,在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參與的學子重點向福州本土高校的應屆和準應屆畢業生以及福州市發展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傾斜,旨在為福州未來發展儲備優秀人才資源。”團市委領導說。
山西大學學子丁余睿連續3年參加了“好年華 聚福州”活動,始終扎根在臺江區義洲街道浦東社區。“我是學歷史的,歷史專業一直有田野調查的傳統,我想腳踏實地接觸群眾,從小社會看到大歷史。”3年來,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社區工作,講解員、居民基本信息整理員、河道巡查員……在每個崗位上,他都任勞任怨、兢兢業業。
溫情服務 凝聚青年
今年,團市委首次向參加“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的學子征集微心愿,至少有600個微心愿被滿足,涉及去看海、去實習、搞團建等。
“點亮微心愿,送的是關愛,為的是引才。希望學子們在圓夢過程中感受到福州的引才誠意,愛上福州,進而有機會來榕發展。”團市委領導說。
凝聚青年,做好服務最重要。今年,“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首次實行“主動抽訪-體驗改進-復盤提升”工作機制,并創新開展“青心好年華”“青聽好年華”“定制好年華”“創意好年華”“歌詠好年華”等一系列配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學子需求,升級研學行囊、打造IP形象、實現微心愿等,努力把青年的想法變為現實,以實際行動彰顯愛才溫度。
青海大學學子何星宇在線上留言說,行囊里的帽子不好看,平常不會戴。沒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活動后勤保障組工作人員的來電。“他們說,遮陽帽確實只是考慮了實用度,沒有考慮到美觀度。明年會采納我的建議,完善帽子的設計,做到既實用又美觀。”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說,活動期間,他們通過“青聽好年華”渠道每天收集一次意見建議,并每天對社會實踐學子和旅游觀光學子進行電話隨機回訪,最后將意見建議和存在的困難等及時反饋給各工作組,告知應及時回應學子或提出解決方案。
在俯下身傾聽學子建議的同時,各級團組織還從吃、住、行、娛等方面滿足學子的需求,以精細服務收獲學子無數點贊。吃要尊重民族習俗,為少數民族學子定制餐食;住要離崗位近,通宵調整住宿點,保障學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行要保障學子順利往返,爭分奪秒將落在宿舍的身份證送到機場;娛是帶去看海、陪玩桌游,臺風天足不出戶也能獲得歡樂。
搭建平臺 引領青年
今年活動首次融入“海峽青年節”,設置200個臺灣學子專屬實踐崗位,強化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推動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像這樣為兩岸以及中外學子搭建的交流平臺,還有首屆“海絲好年華”以及“師說好年華”“創享好年華”“青說好年華”等。
來自臺灣新竹的陳平軒是臺灣大學生物信息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海青節期間他參加了“好年華 聚福州”閩臺青年人才研學營活動。他說:“福州,過去對我來說只是在地理和歷史課本中閃現的名字,如今在我眼前煥發出獨特的光芒,我被福州的發展深深觸動。從煙臺山到三坊七巷,我們訪問了許多名人故居;沿著閩江,我們眺望城市的燈火輝煌。福州的基礎設施十分完善,未來這里將有大量就業機會和政策支持,年輕人有更多可能實現新的夢想。”
與陳平軒一樣期待與福州再次相遇的,還有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學子安娜。她是參加首屆“海絲好年華”活動的76名海上絲綢之路共建國家學子之一。“為期7天的海絲文化交流之旅為中外學子搭建了交流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了解中國、福建、福州文化與歷史的機會,感恩有機會與大家同做有福之人,留下幸福回憶。”
強化思想引領,活動圍繞上好“大思政課”,還組織青年學子重走總書記足跡、座談交流等,深刻感悟“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的蓬勃脈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等知名大家以及多位兩岸創業家也應邀與學子面對面,解答成長疑惑,提升成長力量。
靶向施策 成就青年
“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探索建立“實踐—實習—就業”全鏈條服務機制,為學子搭建常態化實習實踐平臺。自2021年研學活動舉辦以來,連續3年入選共青團中央“三下鄉”社會實踐項目,包括“好年華之星”何英圻在內的2000多名學子留榕就業。
福清團市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何英圻的成長得益于靶向施策。在華中師范大學就讀期間,他連續兩次參加“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作為研學學子的他更能切身感受來榕學子的需求,不管是在街道還是在機關實踐,他都主動設計研學路線、對接聯系單位,成為福清實踐隊里的‘領頭羊’。”何英圻自己也說,研學活動平臺幫他加深了對福清的認識,促進了自己學生思維和學生心態的社會化轉變,也堅定了扎根家鄉發展的信心。
已在福州工作兩年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黃元豪,是2021年參加“好年華 聚福州”社會實踐后留下來的。研學期間,他圍繞引才工作開展了調查研究,在座談會上提出自己對福州人才政策的建議,并被活動組織方采納。“福州非常重視人才,愿意不斷完善引才環境、調整引才政策、搭建更好平臺。感受到福州對人才的好,我再也不想走了。”黃元豪道出了他愿當新福州人的重要原因。
目前,2023年“好年華 聚福州”研學活動已進入收尾階段,但“好年華 聚福州”引才活動仍在繼續。團市委領導表示,下一步要從三方面發力,持續提升“好年華 聚福州”品牌影響力。要不拘一格引才聚才,遴選高校優秀學子擔任“福州市校園引才大使”,發動他們當好福州“代言人”;要因材施教育才用才,對“福騰200”優秀青年人才和“福榕500”優秀榕籍學子做好戰略性跟蹤培養,打造城市發展“人才蓄水池”;要廣開賢路愛才留才,推動高校與用人單位在人才需求匹配、對接交流、協同培養等方面加強聯系合作,吸引優秀青年人才扎根福州、建設福州。
- 2023福州國際友城文化節暨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國別展開幕(2023-09-26 18:18:38)
- 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 國別展今日在福州開幕(2023-09-26 18:17:50)
- 九凰看電影|相約金秋的光影盛宴(2023-09-26 18:17:22)
- 絲路國際電影節展映活動啟動 到10個影城可賞85部優秀影片(2023-09-26 18:16:32)
- “絲路十年·有福電影”巡展 | 又一波經典電影來襲!(2023-09-26 18: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