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福州遺跡巡覽
2024-01-09 10:39:35 來源:福州新聞網
嚴復,是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巨人,是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教育家。1月8日是嚴復誕辰170周年紀念日。5日,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將在福州隆重召開。
嚴復出生在閩江畔的鐘靈之地福州,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留存了一大批與嚴復息息相關的歷史遺跡,通過對它們的一一走訪,或許可以為我們描摹出一個完整立體的嚴復。
游客在嚴復故居內參觀。
南臺蒼霞洲——嚴復出生地和少年學習地
連接著三縣洲大橋與解放大橋的濱江公園建成后被稱為蒼霞公園。在“閩江之心”青年會一側江邊的蒼霞公園內,還藏著一座別具一格的袖珍公園。榕樹下,立著一尊嚴復雕像和一個六角亭,這里也被稱為天演公園,是紀念嚴復在蒼霞出生和少年學習的地方。
1854年1月8日,嚴復出生于南臺蒼霞洲的中醫世家,父祖兩代都是中醫。父親嚴振先醫術高超,仗義疏財。父親的醫德人品和傳統文化修養對嚴復的影響深遠。
嚴復7歲入私塾讀書,8歲時遵父命回家鄉陽岐隨胞叔嚴厚甫讀經書,10歲時,其父邀請名儒黃宗彝來嚴復蒼霞洲的家中教讀。“惟有少時騰擲處,夢中突兀見南臺。”蒼霞可以說是嚴復人生起航的地方。
陽岐村。
陽岐——嚴復故里
陽岐村,位于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地處閩江支流烏龍江北岸。這里依山傍水,風光旖旎,蜿蜒曲折的陽岐河將村子分為上岐和下岐兩個自然村。今天這里不僅擁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更因為曾走出了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巨人——嚴復而聞名遐邇,也被統一稱為“嚴復故里”。
“門前一泓水,潮至勢遲遲。何當伯仲山,風帆收一一。”這是嚴復《夢想陽岐山》中的詩句。遠近江河,潮漲潮落,穿越百年,如今這里仿佛又回到了嚴復記憶里的樣子。
嚴復故居“大夫第”
嚴復的始祖嚴懷英原籍河南固始縣,唐天祐年間隨王審知兄弟入閩,以軍功膺朝請(議)大夫,在侯官陽岐鄉(今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落腳。嚴懷英認為,“陽岐山多靈石,水無濁流,天然明秀”,所以就在這里住下。
嚴懷英在陽岐的上岐建造了房子,稱為“大夫第”,世代居住于此。嚴復雖然出生于南臺蒼霞洲,但喪父之后,舉家遷回陽岐,曾居住此處,繼續在胞叔嚴厚甫的私塾學習。
今天的“大夫第”為明末清初建筑,占地745平方米,共兩進,面闊三間。正門墻上嵌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復故居”的青石牌,設置固定展陳“嚴復事跡展”,成為大家尋訪嚴復故里的必到之處。
嚴氏宗祠
“大夫第”旁有一條石板小巷通往嚴氏宗祠,名為“幾道巷”,嚴復字“幾道”,后人因懷念他而命名為“幾道巷”。這是一條童年嚴復無數次走過的石板路。
嚴氏宗祠始建于1691年,1988年重修,占地572平方米,依山而建,古樸而大氣。宗祠大廳現設為嚴復紀念館。值得一提的是,陽岐也是嚴氏在福建省的發源地,福建嚴姓尋根問祖,必要追溯到陽岐,到了嚴復這一輩,已經是陽岐嚴氏第27世了。
玉屏山莊
經宋代古橋午橋從上岐來到下岐,這里有一座規模宏大且保存較好的近代建筑——玉屏山莊,由福州顯赫家族葉氏后代葉大莊所建。葉大莊不僅是嚴復的同鄉更是摯友。
1893年,39歲的嚴復回閩參加鄉試,這是嚴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回閩途中在上海探望葉大莊并結伴歸家,到了陽岐后,嚴復就借住在玉屏山莊。
玉屏山莊還見證了一樁嚴氏家族被傳為美談的婚禮。
1898年,葉大莊病逝于任上,葉氏家道中落,玉屏山莊也隨之易主。1918年底,晚年歸鄉的嚴復讓長子嚴璩出面為三子嚴琥購得玉屏山莊中的一座房子,作為嚴琥的新房。1919年元旦,嚴琥迎娶了臺灣板橋林家的林幕蘭,她是嚴復好友、帝師陳寶琛的外甥女,嚴林兩家喜結連理。
今天的玉屏山莊還多了一重身份,是福州八中校外思政課研學基地,設有懿范堂和嚴復講壇。
嚴復墓
除上述三個遺跡之外,晚年的嚴復在1918年底至1919年初,曾兩度到供奉民族英雄陳文龍的尚書祖廟行香,并倡議募捐重修尚書廟。
1921年,嚴復在他一生依戀的故土落葉歸根,逝世后葬于陽岐北面的鰲頭山上。摯友陳寶琛為他撰寫《墓志銘》,結束一句稱“文章光氣長垂虹”。
2006年,“嚴復故居與墓”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久前,依托嚴復墓建成的嚴復公園對外開放,成為了市民游客了解歷史、休閑旅游的新去處,福州人民也以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嚴復先生。
船政——人生轉折點
1866年,是嚴復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這一年,父親因霍亂病逝,嚴復家中一貧如洗,他無法繼續學業。這一年,左宗棠在福建設馬尾船政局,并辦船政學堂。嚴復以一篇《大孝終生慕父母論》打動了丁憂在籍的主考官沈葆楨(首任船政大臣),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學船政學堂,打開了其此后波瀾壯闊一生的大門。
于山定光寺法雨堂——求是堂藝局舊址
船政學堂,初名“求是堂藝局”。在第一批船政學堂學生被錄用時,位于馬尾的船政學堂還在建設,學生們只能暫時被安排在于山定光寺法雨堂上課。
嚴復后來回憶:“當是時,馬江船司草創未就,借城南定光寺為學舍,同學僅百人,學旁行書算,其中晨夜伊毗之聲與梵唄相答……回首前塵,塔影山光,時猶呈現于吾夢寐間也。”
于山定光寺今猶在,寺內白塔為福州城重要的標志性建筑,與烏塔相映成趣。
馬尾船政——馬江求學
1867年6月6日,船政學堂完工后,師生全部遷入馬尾新校舍。嚴復進入馬尾船政后學堂,學習英文和西方自然科學,由外籍教師以英文授課,使用英語原版教材。全新式課程的艱難、學習制度的嚴格和高淘汰率,嚴復走的是與國學教育截然不同的艱苦求學之路。
1871年5月,嚴復以優等成績畢業于航行理論科。在1874年處理日本侵臺事件中,嚴復等人隨沈葆楨馳航臺灣。1876年2月,嚴復隨“揚威”號前往日本訪問。五年理論學習,六年航行實踐,為嚴復未來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1877年,成績優異的嚴復作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歐學生之一前往英國深造。英倫廣學,讓嚴復眼界大開,促使嚴復在軍事科學之外,兼習哲學、政治、經濟、社會諸學,思想境界為之大開。
2001年,“福建船政建筑群”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煥新的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已對外開放,想要知道“學霸”嚴復當時接受的是怎樣一種新式教育,不妨前往看看。
位于郎官巷的嚴復故居。
郎官巷——晚年居所
1920年10月30日,為了避寒,66歲的嚴復與次女嚴璆回到福州郎官巷故居,后因肺炎醫治無效,于1921年10月27日逝世于郎官巷。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嚴復在遺囑中留下了那句振聾發聵的高喊:“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在國力衰微、國勢危殆之中,嚴復仍堅信國家不會滅亡,表示對舊法即傳統文化等,可以有所增加或刪減,但絕對不可背棄。這是愛國者的熱忱心聲,是文化自信者的表白。也是在這一年,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在福建,嚴復一直是家鄉人民的驕傲。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參加紀念嚴復的相關活動。2001年,習近平主編了《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一書。在這本書的序言中,習近平稱贊嚴復“高舉科學與愛國兩面大旗”,認為“時至今日,嚴復的科學與愛國思想仍不過時”。2021年3月24日,在三坊七巷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嚴復故居,再次感悟這位先進中國人的非凡見識和勇氣。(據《鑒往知來丨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片三坊七巷,情系文脈國魂》)
- 嚴復故居:一部家族史 交融兩岸情(2024-01-09 10:38:26)
- 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大會、學術研討會和配套活動5日起在榕舉行(2024-01-09 10:37:35)
- 穿街走巷 漫游福州(2024-01-09 10:37:04)
- 福州大學城端出俄羅斯藝術大餐(2024-01-09 10:36:32)
- 長樂區古槐鎮洋下村:村里有了文化藝術中心(2024-01-09 10: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