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為翼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福州夢”——福州高新區傳承弘揚“3820”戰略工程
2024-02-26 14:12:08 來源:福州新聞網
“‘3820’戰略工程是我們的‘福州夢’。”時任福州市委辦公廳主任陳倫如是說道。
福州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得益于“3820”戰略工程的指引,高新區將創新驅動作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福州夢”。
30年來,高新區“一張藍圖繪到底”,發揮“高”“新”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面積從5平方公里擴到193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從1.02億元增長到1500億元;先后獲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首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等十多項“國字號”榮譽。
創新驅動,助力新興企業蓬勃發展
高新區將創新作為首位戰略,不斷加快創新步伐、提升創新能力,成為福州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創新力量之一。
針對數字經濟的產業特點,高新區在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數字產業園時,創新采用靈活機制,分別采用“政府自建自持+先租后售”“區屬國有企業自建自持+龍頭企業購地建設”“政府規劃+企業定制”等模式,助力新興企業蓬勃發展。目前,產業園一期已吸引創鑫微電子、修能工業等一批數字經濟創新企業入駐。
第三代半導體數字產業園是高新區全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博思、熵鏈科技、銳達科技等近千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匯聚高新區,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備案公示571家,總量約占福州市1/3,初步形成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產業格局。
目前,高新區正實施“榕創匯”科創專項行動品牌建設,聯合閩都創新實驗室、福建省創新研究院、知識產權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海峽實驗室等大院大所的科研平臺,加速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眾創空間13家。
“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宜居宜業新城
近年來,高新區以“3820”戰略工程為指引,結合建設一流大學城、科學城和科創走廊,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高層次人才蓄水池和東南硅谷創新示范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產城融合,建設“宜學、宜研、宜業、宜居、宜游”的高品質新城。
活力迸發的魅力新城——福州高新區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的主戰場,高新區匯聚了數十萬名青年人才及科技從業者和超2.5萬家企業,吸引國內外院士、高能級創新平臺不斷加盟,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逐漸壯大,擁有爆發成長潛質的未來型企業正不斷涌現。
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也邁出“新高度”:建平中學新校區、區綜合醫院、建新醫院、嵌入式養老家園等教育醫療項目在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處長者食堂投用;共5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成;大學城周邊等成片舊改完成……高品質新城躍然紙上。
以“開放不止步”的魄力深化基層治理
集“產、城、人”于一體的福州高新區,充分利用毗鄰福州大學城的區位優勢和園區大院大所、孵化載體、高端人才匯聚的資源優勢,推動區域共建共治共享再上新臺階。
高新區率先提出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兩岸科創社區、兩岸科創金融港,全力打造臺胞創新創業“首選站”,加快臺灣青年等各類人才融入園區建設。
在合作辦學辦醫、職業培訓等領域,高新區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校地融合示范窗口;積極推動人才和園區治理有機融合;通過建設人才服務紅色陣地,依托人才平臺、人才公寓等優勢,成立園區人才服務黨支部,組建人才志愿服務隊。
圍繞數字中樞,高新區大力建設集城市治理、數字應用創新、數字應用成果展示與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大腦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在“智慧大腦”大屏上,園區各項發展指標、項目建設、樓宇經濟、政務動態、招商信息等數據變成滾動的信息流,全區狀態一目了然。“智慧大腦”還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打造開放共享的數字公共底座。在安防、應急、交通等領域布局建設高空全景AR等監控系統,共接入2220余路在網攝像機以及傳感器,匯聚250萬條數據,城市治理更“智慧”。
為扎實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社區服務數字化建設,高新區創新開發福州“高新紅”基層黨建服務平臺,構建全區黨員、干部先鋒帶動,全區群眾廣泛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服務大格局。
環境優美的福州高新區
福州高新區將全力建好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和兩岸科創社區、兩岸科創金融港等大平臺,全面深化校地共建共享,打造園區標準化建設標桿,在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大產業溢出和示范帶動效應。
- 冶山春秋園打造“福”文化體驗空間(2024-02-26 14:09:56)
- ?“福”魚躍“龍門”西湖鬧新春 福州金魚展在晨曦廣場開展(2024-02-26 14:09:14)
- 千架無人機!逾2萬發焰火!來福州這里賞燈!(2024-02-26 13:55:53)
- 福州春節檔逾百萬人次觀影 總票房超6000萬元(2024-02-26 13:44:32)
- 連江三落厝藝術區文旅融合引客來(2024-02-26 13: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