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船政打造福州文旅新IP
2024-05-21 09:10:26 來源:福州新聞網
千年敦煌與百年船政相遇,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最近,一場“沙與海的對話——中國船政文化城敦煌藝術瑰寶展”在中國船政文化城的輪機車間舉辦,百年船政建筑化身“洞窟”,成為游客競相打卡的福州文旅新地標。
近年來,中國船政文化城不斷引入新業態,推出藝術與文化精品,打造相關文旅IP,讓百年船政煥發新生。
輪機車間內的敦煌藝術瑰寶展吸引游客前來。
船政建筑化身“洞窟”
成為文旅打卡新地標
走進中國船政文化城,一棟歐式兩層紅磚建筑映入眼簾。這是現存的船政工業遺址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樓下是船政制造蒸汽機的車間,時稱輪機廠(輪機車間)。樓上是繪制圖紙的場所,時稱繪事院。
輪機廠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原有3個車間,抗日戰爭時被炸毀1個。中國制造的第一臺船用蒸汽機于1871年在這里誕生。修繕活化利用后,車間經常舉辦各類展覽。
今年1月,為期4個月的敦煌藝術瑰寶展在此開幕。展覽現已接近尾聲,但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是什么吸引游客爭相前來?記者看到,展覽展出200多件展品,包括敦煌石窟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畫臨摹復制品、復制的北魏和唐代彩塑、還原的敦煌壁畫中的樂器、3D打印的敦煌壁畫中的建筑模型、復制的洞窟等,著名壁畫《五臺山圖》《伎樂天反彈琵琶》《鹿王本生故事畫》的臨摹復制品是首次登陸福州。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未對外開放的莫高窟第3窟和第285窟,還被等比例還原“搬進”輪機車間。
“福州這場展覽從去年5月開始籌辦。”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展覽是活化利用船政老建筑、打造文旅IP的全新嘗試。敦煌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中轉重鎮,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兩者共同構成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圖景,展現中國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這次展覽標志著敦煌與福州在文化傳承與交流上有了新的篇章。
《最憶船政》在中國船政文化城上演。
老建筑變身沉浸式劇場
《最憶船政》火出圈
近日,備受期待的《最憶船政》2.0版本上線,原班人馬出演,表演細節升級,演出精彩加倍。
《最憶船政》是全國首部折疊漸進式多維體驗劇。這部劇成功地將位于中國船政文化城內建于1975年的機修車間,改造成國內首個折疊漸進式劇場,結合先進的舞臺科技與數 字技術,通過聲光電、舞臺機械與演員表演的結合,為觀眾呈現一部文旅沉浸式演藝劇目。
自2023年12月23日首演以來,《最憶船政》以其宏大的歷史敘事、獨特的舞臺形式以及情感飽滿的演出,贏得市場的廣泛好評。今年春節期間,該劇出現不斷增加演出場次、一票難求的盛況,極大地推動福州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這部劇能火,我覺得并不是偶然的,它不僅是馬尾的故事、福州的故事,更是體現家國情懷的藝術詩篇,是能夠引起最大范圍共情的故事。”《最憶船政》總監制、船政史專家陳悅說。
近年來,中國船政文化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引入文創、閱讀空間、科普研學、演藝演出等文旅新業態,打造福州文旅新地標。我國第一架自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誕生地鐵脅廠設置鐵脅與飛機制造專題展覽;百年建筑繪事院展示百年前艦船設計實景;綜合倉庫被改造成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機裝課倉庫變身船政書局,相繼開展各類研學、主題黨日、讀書分享活動。
“我們努力讓船政精神和船政文化真正‘看得見,摸得著’,吸引更多游客暢游船政、暢游福州,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 海峽兩岸青少年藝術節美術作品展征稿開始啦(2024-05-21 09:09:23)
- 孫中山與中山艦事跡展在福州開展(2024-05-20 18:02:15)
- “船政與海軍文化”研討會舉辦(2024-05-20 17:57:45)
- 百位兩岸音樂唱作人齊聚福州 兩岸原創歌曲評選頒獎盛典舉行(2024-05-20 17:54:57)
- 三山拾久之福城尋龍記(2024-05-20 17: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