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舊址化身“大博物館” 百年印記“活起來”
2024-05-21 17:34:54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國近代史。”走進福州市馬尾區,修復改造后的百年船政文化遺產正以中國船政文化城的形式映入眼簾。
當下正值“五一”假期,前來參觀的游人絡繹不絕。中國自制首架飛機——甲型一號水上教練機1∶1復原模型、1867年法國造插床……一件件展出的物件,向游人訴說著中國向海圖強的船政往事。
羅星塔下,馬江之畔,這座中國船政文化城熠熠生輝。
百年印記“活起來”
年逾六旬的陳小明,多次帶來自廣東、上海、湖南等地的朋友來此參觀。他說,船政是福建的一張名片,走進船政文化遺址、遺跡,看到先輩們留下的實物,更受觸動,記憶也更加深刻。
“我在馬尾挖到‘寶’了!”臺灣設計師高英智被船政文化所吸引,2018年自臺灣高雄來到福州發展,成為一名設計師和模型制作師。甲型一號水上教練機1∶1復原模型就是在高英智的手上制作而成。
“我希望通過繪畫和仿真模型等可觀、可感的形式,讓百年歷史印記走出書本‘活起來’,弘揚船政文化、傳承船政精神!”高英智說。
船政是清政府于1866年設置的全國唯一的專門掌理船舶相關事務的行政管理機構。一百多年前,福建船政在馬尾誕生,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
為傳承船政文化,近年來,馬尾區持續推動中國船政文化城保護修繕項目。2023年1月18日,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開園,按功能定位分為官街片區、船廠片區、馬限山片區、舊港區片區、羅星塔片區等五大片區,打造了生產、參觀、研學、實訓、科研等一體化活態保護與利用場景。
在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看來,中國船政文化城是中國保存最好、體系最完整的近代工業文化遺產。其中,核心區較好地保留了百年前的格局,在中國的近代工業文化遺址中當屬唯一。
工業遺產化身“大博物館”
在甲型一號水上教練機1∶1復原模型的對面,是百年鐵脅廠舊址。在一個大大的玻璃房里,前來參觀的民眾可以一邊品咖啡,一邊看鐵脅制作全過程。
然而,2019年開始建設中國船政文化城時,這座廠房連墻和屋頂都沒了,歷經百年的鋼架房梁也晃晃悠悠。
為了讓工業遺產煥發新的活力,專家提出了“大博物館”理念。陳悅說,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散布著多個文化遺址,它們是船政的歷史現場,不可破壞,以“大博物館”理念來設計;玻璃房就如同博物館中的一個玻璃展柜,將鐵脅廠置于其中,既保護古老的建筑結構,內部的空間也可布置成展廳,實現了活態利用。
專家們的奇思妙想,讓老建筑“活”在當下。在鐵脅廠內,游客陳女士正給小朋友講述馬尾船政歷史和船政文化。她告訴記者,小朋友走進這里(中國船政文化城),好奇心與耐心會比以往去一些景區來得大,展出的物件都很吸引人。
“一臺戲”帶活“一座城”
目前,中國船政文化城還以“一臺戲”帶活“一座城”。這臺戲就是去年底開始公演的中國首個折疊漸進式多維體驗劇、首臺船政歷史題材立體演藝秀《最憶船政》。
與常規演出的固定觀看模式不同,《最憶船政》演藝項目演出利用福建船政原有的輪機車間內部空間和車間通向江邊碼頭的外部空間,形成“內+外+內”的全新觀演路線。觀眾入場后坐于可漸進移動的觀眾席上,跟隨觀眾席的移動進行觀演。
“開園以來,我們接待了多批法國友人、船政后裔以及制片人、導演,他們對《最憶船政》演藝項目贊賞有加。”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明新說。
不只是《最憶船政》劇場,由原馬尾造船廠綜合倉庫改造而成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以及船政書局、輪機車間、繪事院等重要工業建筑,經過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都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些建筑創新性地將科技元素和船政文化相融,實現了從外貌到內在氣質的蛻變。”楊明新表示,中國船政文化城不僅是對船政歷史的紀念,更是對船政精神的傳承和弘 揚,將致力于將船政文化推向世界舞臺。
- 福州街頭藝術表演日益豐富 “流動風景線”播撒溫馨浪漫(2024-05-21 17:33:41)
- 一路游玩一路購 有福之州樂趣多(2024-05-21 17:32:43)
- 福州“水上福道”上新 “福舟悠游”受捧(2024-05-21 17:31:37)
- 福州三坊七巷:國潮涌動過“五一”(2024-05-21 12:28:13)
- 古鎮尋梅 詩意美景入眼來——探訪長樂區首屆合樂文化旅游季梅花篇(2024-05-21 12: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