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黃樓 “新劇”頻上演
2024-07-24 09:47:22 來源:福州新聞網
近日,沉浸式演出《蘋婆之歌》在三坊七巷黃巷小黃樓首演。百年老宅化身夢幻舞臺,演繹黃樓的“前世今生”與歷史沉浮。
“演出很生動,讓人身臨其境!”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引得游客交口稱贊。
“這是一場融合了福州非遺元素與沉浸式演出體驗的表演,希望能帶給市民游客更好的觀賞體驗。”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運營有限公司文旅部經理黃秋淋介紹,《蘋婆之歌》通過器樂演奏、古典舞蹈等,讓觀眾沉浸式感受“詩敲梅下月,醉臥柳邊風”的唯美意境。
游客在小黃樓欣賞《蘋婆之歌》。記者 鄭帥 攝
仲夏時節,黃樓后院處,倚墻而立的蘋婆樹枝繁葉茂,微風拂過,青葉隨風起舞,為古厝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蘋婆之歌》的創作靈感,正是來源于這棵百年蘋婆樹,這棵老樹見證了這座百年老宅的歷史沉浮。
小黃樓是三坊七巷別具特色的古宅院之一。這座宅院面積3300平方米,其中的園林建筑具有鮮明的福州地方建筑風格,做工講究、雕刻精美,擁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內涵。
小黃樓為唐代名儒黃璞故居舊址。黃璞,侯官(今福州市)人。唐大順二年(891)進士,乾寧年間(894—898)任崇文閣校書郎。著述有《霧居子》《閩川名士傳》及文集20卷。相傳唐末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
歲月悠悠,小黃樓幾度易主,鰲峰書院山長陳壽祺、清代名臣梁章鉅、琉球冊封使趙新、閩劇表演藝術家鄭奕奏等先后在小黃樓居住。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梁章鉅,他是長樂人,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這位清代名臣曾任江蘇按察使、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兼署學政、江蘇布政使等。梁章鉅精于鑒別金石書畫,考訂史料,為楹聯大師,著述有《文選旁證》《三國志旁證》《楹聯叢話》等,中國楹聯界最高獎——梁章鉅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小黃樓現存建筑系清道光年間梁章鉅修葺的。古宅坐北朝南,主座西側花廳的雙層小樓,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大廳金柱杠梁上方內側木雕極為罕見,嵌各式木雕彩繪貼金人物。二樓為主人的藏書閣,各有9扇楠木制花格門。樓上花格欄桿,通透式寬敞走廊,檐口吊柱、頂飾、雀替均精雕細刻。樓閣兩側過弄做灰塑雪洞。樓南的假山用天然的太湖石筑就,鑿池壘臺、流水瀠洄,鑿曲徑盤旋通樓上,上有一座木構的半邊亭。假山魚池上有一座石拱橋,橋欄上刻有“知魚樂處”四字。
1988年7月,黃巷黃樓成為鼓樓區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10月,小黃樓作為名人故居由市政府掛牌保護;1992年,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經過修繕保護的小黃樓煥發往昔風采,活化利用后面向公眾開放,百年老宅上演一出又一出“新劇”。黃秋淋說,三坊七巷通過持續打造坊巷IP活動,在小黃樓內開展了“三坊七巷‘庭院藝夏’沉浸式文化藝術節”、坊巷水果節等主題活動。同時,數字峰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博物館之夜等大型文旅活動的分會場也落地小黃樓,進一步提升了古厝保護利用水平,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光彩。而《蘋婆之歌》是古厝活化利用結合藝術創作的又一次新嘗試。福州名城公司將不斷提高活化利用水平,為游客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
- 有福之州“瞰”鼓嶺(2024-07-24 09:45:32)
- 福州于山摩崖石刻:獨具魅力的地方“名片”(2024-07-24 09:40:52)
- 探訪陳衍故居:誰知五柳孤松客 卻住三坊七巷間(2024-07-24 09:40:07)
- 鼓嶺·家族故事展示館、鼓嶺歷史建筑展示館開放(2024-07-24 09:30:25)
- 閩都文化“潮” 旅游產業熱(2024-07-24 09: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