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場“石”光對話 一覽石文精彩
2024-09-03 17:18:45 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走讀烏山摩崖石刻
一場“石”光對話 一覽石文精彩
“我們與古人來了一場‘石’光對話,心靈再次受到巨大震撼”“烏山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有各的精彩,堪稱‘一座烏石山,半部中國書法史’”……8月23日,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走進烏山,小營員們用生動的筆觸對摩崖石刻進行新解讀。
走讀烏山摩崖石刻之旅。記者 葉誠 攝
走讀烏山
品味石上故事
8月23日9時,烏山標志性摩崖石刻“烏石山”下,小營員們整裝出發。沿景區北大門登山道而上,不久便來到石林景區。這是烏山摩崖石刻最為聚集的區域之一,福州晚報編委、總編室主任張浩清帶領小營員們開啟了走讀之旅。
“福州很多地方都有摩崖石刻,為什么首選烏山?”走讀之旅剛開始,小營員便提出了一個有深度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看來你們參加活動之前做了不少功課。”張浩清笑著鼓勵道。
據了解,歷史上烏山摩崖石刻共有314段,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眾多摩崖石刻已泯滅于歷史長河中。
近年來,隨著“還山于民”保護修復工程的不斷推進,不少被掩蓋、遮擋的摩崖石刻重現于世。烏山現存摩崖石刻186段,時間跨度從唐至今,其中不乏李陽冰、程師孟、朱熹等大家的親跡;字體涵蓋篆、隸、楷、草、行,各臻其妙。內容涉及詩刻、榜書、題名刻、紀游刻、記事刻、祈福刻等,或與名人有關,或承載歷史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出自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之手的“般若臺銘”,是烏山上年代最為久遠的石刻,李陽冰未到過烏山,應時任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要求,親題墨寶相贈。李貢將其刻于烏山上,成為“鎮山之寶”。福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應另一位福州知州程師孟之邀,寫下了美文《道山亭記》,世稱“曾碑”。福州市文聯原主席陳章漢撰寫的《先薯亭記》鐫刻在“先薯亭”旁大石上,紀念明代長樂籍華僑陳振龍、福建巡撫金學曾以朱薯緩解福州百姓饑荒的壯舉……
“烏山摩崖石刻就像一本打開的歷史書、書法書,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極高的藝術價值,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張浩清由點到面、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烏山上具有代表性的20多段摩崖石刻。小營員們則奮筆疾書做筆記……
走讀烏山
品味石上故事
8月23日9時,烏山標志性摩崖石刻“烏石山”下,小營員們整裝出發。沿景區北大門登山道而上,不久便來到石林景區。這是烏山摩崖石刻最為聚集的區域之一,福州晚報編委、總編室主任張浩清帶領小營員們開啟了走讀之旅。
“福州很多地方都有摩崖石刻,為什么首選烏山?”走讀之旅剛開始,小營員便提出了一個有深度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看來你們參加活動之前做了不少功課。”張浩清笑著鼓勵道。
據了解,歷史上烏山摩崖石刻共有314段,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眾多摩崖石刻已泯滅于歷史長河中。
近年來,隨著“還山于民”保護修復工程的不斷推進,不少被掩蓋、遮擋的摩崖石刻重現于世。烏山現存摩崖石刻186段,時間跨度從唐至今,其中不乏李陽冰、程師孟、朱熹等大家的親跡;字體涵蓋篆、隸、楷、草、行,各臻其妙。內容涉及詩刻、榜書、題名刻、紀游刻、記事刻、祈福刻等,或與名人有關,或承載歷史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出自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之手的“般若臺銘”,是烏山上年代最為久遠的石刻,李陽冰未到過烏山,應時任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要求,親題墨寶相贈。李貢將其刻于烏山上,成為“鎮山之寶”。福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應另一位福州知州程師孟之邀,寫下了美文《道山亭記》,世稱“曾碑”。福州市文聯原主席陳章漢撰寫的《先薯亭記》鐫刻在“先薯亭”旁大石上,紀念明代長樂籍華僑陳振龍、福建巡撫金學曾以朱薯緩解福州百姓饑荒的壯舉……
“烏山摩崖石刻就像一本打開的歷史書、書法書,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極高的藝術價值,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張浩清由點到面、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烏山上具有代表性的20多段摩崖石刻。小營員們則奮筆疾書做筆記……
小營員在認真做筆記。記者 葉誠 攝
小營員們認真觀摩陳光波對石刻進行描紅。記者 葉誠 攝
石刻描紅
傳承千年文化
如今,烏山上186段摩崖石刻,或鮮紅或亮藍,清晰地顯露于世人眼前,這離不開眾多閩都文化愛好者日常的“梳妝添彩”、精心養護。壽山石雕刻師陳光波就是其中一員,每隔一段時間他都要為摩崖石刻描紅。
8月23日,陳光波正對霹靂巖上南宋駙馬潘正夫石刻進行描紅。“靖康之間,金人犯闕,二圣北遷……”這段石刻描述了趙宋皇族流亡路線圖。
陳光波首先對石刻進行講解,讓小營員們了解這段石刻的含義,隨后爬到高處,用毛刷清理掉石刻凹槽里的雜物,輕蘸顏料、重下筆,認真細致地描紅。“摩崖石刻描紅,不是簡單地將顏料描進筆畫的凹槽里,篆、隸、楷、草、行各有特色,描紅對文字造詣有很高的要求,要把每一個字揣摩透了才可以下筆。如果你們對描紅感興趣,首先要練好書法。”陳光波向小營員們細細介紹道。
“還有很多塵封的寶貝等待我們去發現,需要我們去保護,你們愿意保護摩崖石刻嗎?”“愿意!”陳光波的提問,得到全場響亮的答案。
鄭娉婷老師為小營員們作指導。記者 葉誠 攝
名師指導
續寫“烏山傳奇”
8月23日下午,福州晚報特邀何捷名師出版工作室成員、福州市義序中心小學鄭娉婷老師為小營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寫作指導課。
鄭娉婷首先帶領小營員們簡要閱讀分享《福州摩崖石刻》,讓大家對福州摩崖石刻有了初步的總體印象。
“如果石頭會說話,烏山這些摩崖石刻想表達什么?”鄭娉婷引導小營員們回顧和分享了研學感受。
隨后進入寫作指導環節。鄭娉婷分步引導小營員們寫好開頭、過程和結尾。她告訴大家,可以通過轉譯資料、用自己的話表述等方法,學寫開頭;中間部分先總結“名人印記”“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妙趣橫生”等烏山摩崖石刻的特點,再選擇一個或兩個印象最深的石刻進行重點介紹;最后通過活用歷史人文、書法藝術、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資料,對摩崖石刻文化的挖掘與保護進行點睛升華,寫好結尾。
現場,鄭娉婷對小營員們的作文進行面批點評,并評選表彰“最佳寫手”“寫作小能手”“觀察小能手”。
獲評“最佳寫手”的福州教院二附小五年級學生陳泓鑠寫道:“今天,我看到了文物保護者在一筆一畫地描紅。我覺得,他描的不是紅,而是那一抹已經褪色的歷史。是的,即使歷史已經過去,但我們仍要去保護它們,因為我們崇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福州摩崖石刻文化,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引以為傲!”
獲評“最佳寫手”的倉山區第七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昊辰寫道:“烏山摩崖石刻,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部無法比擬的史詩。今天,我們與古人來了一場‘石’光對話,心靈受到巨大震撼。”
- 央視《新聞聯播》聚焦福州:閩劇歌盛世 古韻傳新聲(2024-09-03 17:16:33)
- 臺青走進馬尾感受船政文化(2024-09-03 17:12:02)
- 第四屆“坊巷課堂——文化拓展研學之旅”在福州舉辦(2024-09-03 17:06:00)
- 下周到上下杭 盡享非遺盛宴(2024-09-03 17:04:59)
- “有福之州 向海而興”2024年短視頻大賽視頻展播——《船政處處有故事——舵輪篇》(2024-09-03 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