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
2024-12-05 14:29:44 來源:福州新聞網
11月30日上午,由福建省社科聯主辦、福州市社科聯等單位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與海峽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辦,來自兩岸的社科專家、產業界代表圍繞“文創產業與鄉村振興”論壇主題開展“頭腦風暴”,深入進行學術交流、分享實踐經驗,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討兩岸鄉村文創,助推榕臺鄉村文創交流合作。
本屆論壇邀請了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潤福、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宋芹、臺灣南開科技大學文創系副教授王佩琴、山東大學教授邵明華、臺灣空中大學教授沈淑惠等兩岸業界專家學者,與福建省、福州市文創產業的臺青創業之星代表及福州大學、福建理工大學、閩江學院的本土專家學者共同開展“頭腦風暴”,探討文創產業落地鄉土、融合當地特色產業的理論根基和現實路徑。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潤福共享了清華大學“薪技藝”工藝美展近年來的文創設計理念:傳統工藝的創新對社會發展貢獻是多元的,體現在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新價值和創新潛力。我們需要通過引入現代設計理念、材料、工藝等,對傳統技藝進行改造和提升,拓寬傳統技藝應用在生活領域的可能性,同時為大眾提供深度的情緒價值,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滿足和共鳴,是值得借鑒的設計和推廣理念。
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宋芹提出,福建地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底蘊深厚,比如脫胎漆器、漳州刺繡、惠安女服飾、泉州南音等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豐富的技藝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為現代服飾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中華優秀傳統服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指的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當代背景下在文化自覺、文化內生、文化更新和文化適應層面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進行創新發展,使其既能保留傳統精髓,又能適應當下需求,讓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需求下煥發活力。
臺灣南開科技大學副教授王佩琴以臺灣南投縣信義鄉桐林社區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為例,講述了桐林社區如何自創大漆工藝品牌,并通過形成漆藝合作社、創辦工藝美術品展等形式,與當地的茶文化、農特產品等結合共同帶動鄉村旅游業振興和農副產品制造業同步發展,實現了脫貧與扶智的同頻共振。
山東大學教授邵明華分享了文創產業振興鄉村經濟的“山東模式”,通過對山東省十六地市的綜合考察,基本厘清了山東農村特色文化產業的基本構成和發展情況,提出了農村非遺創意生產、文農旅在地化融合、小微企業網絡化經營、企業集聚化規模化生產、特色文化產品多元化出口等相對成熟的發展模式。同時,在此基礎上指出山東農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即政府適度干預、形成產業集聚、鄉村能人帶動、融合先進技術、國際化戰略布局等,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路徑參考。
臺灣空中大學教授沈淑惠分享了臺灣彰化縣特色旅游項目“花樹銀行”的運行模式,以“活期”和“定期”的模式推動居民參與綠化,結合ESG理念推廣辣木等經濟作物種植產業。旅游產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共同發力,該園區經過十五年不斷運作,已成為生態保育、教育與休閑的綠色基地,展示了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的可能性。
“文創是一種根植于文化,將在地文化具象傳承的創意表達。簡而言之,是對文化重新賦能的過程。”臺灣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樂福作為首批次引入的臺灣文創團隊,服務福建省內5個地市15個鄉村,選擇閩清縣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應用臺灣文創創意、創新和創生三創理念,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全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項目。
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陳耘嘉等臺灣業界代表們還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分享了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共創,助力閩臺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為本屆論壇提供了文創產業一線創業者的創意視角。
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自2019年創辦以來,每年一個主題,已經成功舉辦六屆,在兩岸產生積極反響。論壇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豐富內涵,把握兩岸文化共同載體,發揮福州優勢,深化榕臺融合發展,引導兩岸文創產業界從深厚中華文化獲取不竭創意靈感,把福州打造成為兩岸分享文創商機的新高地。近年來兩岸業界以該論壇為橋梁,培育兩岸通過文創產業方式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新模式,共同促進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攜手打造兩岸國學交流和文化創意融合的交流盛會,不斷助力福州成為兩岸青年文化創意高地和文創產業的集散地。
- 第三屆福品博覽會在榕開幕(2024-12-05 14:26:37)
- 緣起湄洲(2024-12-05 14:25:05)
- 閩越水鎮上榜4A級旅游景區(2024-12-05 14:19:27)
- 2024年“海絲節”將于12月6日在榕啟動(2024-12-05 14:16:28)
- 中國品牌出海論壇將在榕舉行(2024-12-05 14: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