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揚帆再啟航 ——2024“一帶一路”商協會大會回眸
2024-12-11 13:32:49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中外嘉賓在宏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了解企業產品及銷售情況。記者 鄭帥 攝
5日,以“‘海上福州’揚帆遠航 共創海絲合作新篇章”為主題的2024“一帶一路”商協會大會在福州開幕。
這場大會時間很緊,短短2天的議程里,設置了開幕式、六場平行分論壇和產業考察等活動,包含30余場主題演講、高端對話;
這場大會底蘊很深,以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根基,以多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共贏成果,吸引超過3000名外國政要、駐華使節、海內外商協會負責人、企業代表等齊聚榕城;
這場大會收獲頗豐,從精彩紛呈的主題論壇,到深入一線的產業考察,從熱切誠懇的文化交流,到雄心勃勃的合作意向,多方共贏的美好愿景在此具象表達。
“棒極了!非常好!很激動!”開幕式上,尼日利亞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巴巴加納·瓦基勒激情豪邁的3個詞語,拉開了大會火熱的開端。
而當大會議程落下帷幕,我們欣喜地看到,更多可能才剛剛起航。
合作,在這里揚帆啟航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福州,但很高興看到了之前沒見過的產品和科技,這讓我更加期待與福州開展更多合作。”6日,參加產業考察活動之后,納米比亞駐華大使伊萊亞·喬治·凱亞莫發出感慨。2天的行程里,他心中始終牽掛著一件大事——要找到可能的合作機遇。
事實上,縱觀大會各個環節,“經貿合作”是高頻詞。
“福州的綠色經濟產業基礎底蘊深厚,期待通過閩港合作機制,依托福州現有的產業基礎,結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貿易樞紐的地位,打造一個區域能源交易中心,在綠色科技領域共贏發展。”閩港商協會合作發展論壇上,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劍林的邀請熱切,但并不意外。
“閩港兩地交往歷史悠長,經貿合作緊密,合作基礎深厚,產業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十分廣闊。”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看來,閩港兩地的合作,是一場志同道合的雙向奔赴。
從金融到航運,從生物科技到綠色產業,從數字經濟到外向經濟……自2022年11月福州新區閩港咨詢委員會成立以來,兩地合作不斷走實走深,已形成60多個合作事項,簽約合作項目總投資超百億元。
一項項合作從福州揚帆,向著世界遠航。
近年來,福州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雙向投資貿易持續較快增長。2023年,福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超1300億元,增長6.7%,其中出口超1000億元,增長速度13.6%。福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量占整個進出口的比重也在持續提升,去年為30%,今年前三季度則超40%。
“我們已經進入合作黃金時期,以中印尼‘兩國雙園’為例,現在有很多福建企業在印尼各個行業進行投資,包括食品加工、制造業,希望印尼和福建、福州的合作能夠蓬勃發展。”開幕式上,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公使裴連杰的發言,同樣彰顯了合作意愿。
在次日的產業考察中,裴連杰偶遇已與印尼企業達成合作的中船賽思億(福建)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當即與企業負責人交換了名片:“這些產品非常綠色環保,它們不僅僅應該走向印尼,更應該走向世界。”
文化,在這里溝通交融
路與路相通,心與心相連。從漢代的陸上絲綢之路,到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再到今天的“一帶一路”,這條以絲綢為主要商品的經濟帶,也承擔著文化交融的重要使命。
“印尼從中國文化中學到了非常多,特別是從福建商人這里學到了開拓精神,他們勇于探索、勤勞勇敢、不屈不撓,這些已融入印尼人民的生活之中。”對裴連杰而言,“一帶一路”不僅織密了經貿往來,更帶來了文化交融。
文化交融,電影是最美妙的溝通語言。當今影視行業蓬勃發展,青年創作者正成為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力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優秀的青年影視人才用光影講好中國故事,讓‘我們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擔任青年影視創投計劃評委的知名演員任天野說。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國近代史。”福州與“一帶一路”的故事,或許也可以從船政文化說起。
“船政文化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見證。”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看來,船政文化是福州的重要文化名片,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重要見證。
目前,船政文化史跡正以“自強運動工業遺跡:中國傳統社會邁入近代化的搖籃”為主題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這可以填補世界遺產名錄在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軍事發展史上的空白。”福建船政史跡申遺技術團隊代表、清源視野(北京)文化咨詢有限公司項目主管李欣宇說。
如何推動船政下一步申遺?李欣宇建議,可以聯合其他洋務運動工業遺產共同推進申遺,船政文化園區要處理好景區建設、旅游開發同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接下來,要進一步有序、有力、有效推動船政文化申遺基礎工作,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內涵,探討其保護與利用的創新路徑,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貢獻智慧與力量。”王曉峰同樣對此深有感觸。
農業,在這里拔節生長
“農產品出海是必經之路,也是我們不遠千里來到福建福州的重要原因。”2024“一帶一路”商協會大會的另一個關鍵詞——農業合作,我們可以從伊萊亞·喬治·凱亞莫的發言中窺得一二。
絲綢之路上的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自古有之。新時期,開展農業合作仍然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共同訴求。
事實上,這些年中國與眾多國家保持著技術合作,共享科技進步為農業生產帶來的紅利。
“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成功在尼日利亞培育出新的水稻品種,產量比當地水稻品種提高了30%以上。此外,中國企業還建設了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進行了新農業技術的培訓和交流。”在“一帶一路”現代農業發展論壇上,巴巴加納·瓦基勒動情地說。
而農業現代化進入下一階段,品牌化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品牌打造,農業目錄體系初步形成。其中,以茶葉為代表的農產品,正持續尋找讓中國茶香飄世界的出海之道。
“要挖掘茶歷史,弘揚茶文化,鑄魂茶品牌,傳播茶知識,促進茶消費。”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華建議,要促進茶科技與茶文化融合,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孫若風不謀而合。
在孫若風看來,在品牌出海成為必答題的今天,文化成為國貨出海的必備屬性。
他以福州的茉莉花茶為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之一,福州的茉莉花茶打響了農遺和非遺的雙世遺品牌,茶文化隨著茶葉銷售走向世界,成為一張靚麗的國際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了福州乃至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茉莉花茶正遠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因此,在中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國品牌出海應練好內功、講好故事。中國企業在邁向海外市場時不僅要深耕內功,還需掌握挖掘并生動講述品牌故事的能力。”孫若風說。
- 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入圍福建十大活力“街藝”示范區(2024-12-11 13:32:07)
- 福州:百年記憶活起來 船政文化火起來(2024-12-11 13:31:30)
- 第十七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啟動(2024-12-11 13:30:50)
- 第十四屆福州溫泉旅游節開幕(2024-12-11 13:28:58)
- 船政文化傳承利用不斷取得佳績 中國海洋夢想啟航地爭創更多第一(2024-12-11 1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