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福氣!福州這些書院“盛產”學霸
2025-07-02 09:21:42 來源:福州新聞網
2025年高考已過
中考即將啟幕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
福州這些“盛產”學霸的書院
汲取文脈的福氣
中考“so easy”!
位于衣錦坊41號的百年流蘇。林雙偉 攝
書院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教育機構,肇于中唐,興盛于宋,延續于元,持續發展于明清。
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被稱為“海濱鄒魯”的福州,古有“書院之城”美譽,僅清代,福州書院便超過20所。其中“鰲峰”“鳳池”“正誼”“致用”為全省性的官辦書院,盛名遠揚,史稱“清代福州四大書院”,又稱福建省城四大書院,是當時福建教育和學術研究的中心。
當時,這些在全國聲名大振的四大書院,培養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林則徐、梁章鉅等,且深深影響了臺灣書院。
那么,它們為何在福州文脈中占據如此殊榮?
一起了解!
鰲峰書院
鰲峰書院。葉誠 攝
鰲峰書院是為清代福建最早、最大而又最著名的書院,列清代福建省城四大書院之首。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被譽為“天下清官第一”的福建巡撫張伯行創辦了鰲峰書院,是當時福建省最高學府。書院位于福州于山鰲峰之北,每次報考人數往往多達五六千名,可見競爭激烈。林枝春、陳壽祺等一批在全國學術界獨占鰲頭的經學大師先后到這里主持教學。
書院培養出163名進士、700多名舉人,其中不乏福建甚至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林則徐、梁章鉅、陳化成、蔡世遠、藍鼎元、張際亮等。清代福建省三個狀元之一的林鴻年也是鰲峰書院的學生。
現地址:鼓樓區鰲峰坊37-1號
鳳池書院
鳳池書院(福州一中的前身)。葉誠 攝
為廣育才之途,1817年,總督汪志伊、鹽法道孫爾準倡議將城內鳳池里的三牧坊興建書院,初名“圣功書院”,后改名“鳳池書院”。道光三年(1823年),前督憲趙慎畛又倡捐拓展“鳳池”,發展教育。自此,鳳池書院規模大備,人文蔚起,多士觀摩,鼎盛一時,與鰲峰書院并駕齊驅。
科舉廢止后,鳳池書院改為全閩大學堂,首任山長葉在琦,著名的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肄業于此。1903年改名福建高等學堂,先后繼任的山長有陳寶琛、林炳章、陳培錕等。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學堂一律改稱學校,監督改稱校長。自1915年起改名福建省立第一中學,后又數易校名,1951年8月定現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至今。
現地址:鼓樓區東街66號
正誼書院
正誼書院。葉誠 攝
正誼書院前身是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創立的“正誼書局”,原址在三坊七巷的黃巷,后經船政大臣沈葆楨請建,于東街啟建。清末教育家葉大焯,末代帝師陳寶琛,《福建通志》總編纂陳衍,近代藏書家、福建經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圖書館館長吳曾祺等皆是歷屆正誼書院培養之才。
2015年1月,正誼書院重裝后對外開放,位于東街口省少兒圖書館旁。
現地址:鼓樓區東街28號
致用書院
大夢山西湖書院(致用書院的舊址)。福州日報記者組 攝
致用書院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福建巡撫王凱泰創辦。1873年,致用堂在福州西湖旁的西湖書院內正式成立;1874年,“致用堂”改名為“致用書院”。該書院培養了不少出眾人才,如研究經學、文學的黃增,研究史學的張亨嘉(京師大學堂首任監督),翻譯家林紓,中醫泰斗力鈞,出版家高夢旦,同光體“閩派”詩人何振岱,船政大臣沈翊清等。致用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為全閩師范學堂簡易科,即福建師范大學前身。
現地址:西湖湖畔
三坊七巷。林雙偉 攝
隨著時代變遷
它們的職能有了些許改變
但仍“不忘初心”
肩負著滋養一代代榕城學子的使命
這些書院的舊址仍為后人所用,或與學校融為一體,或化身文旅景點,或成為普及國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課堂……它們仍舊散發著強大的精神磁場,引領榕城莘莘學子走在求知路上。
愿所有努力不被辜負,愿所愿皆所成,愿下筆如有神,愿金榜題名……
祝所有中考生
身披“祝福buff”
一舉奪魁
- 精彩動畫演繹“禮樂雙璧”傳奇(2025-07-02 09:19:01)
- 第八屆世界閩商大會18日召開(2025-07-02 09:17:51)
- 閩都民俗園上演非遺快閃(2025-07-02 09:14:59)
- 看!榕創力量“創見未來”(2025-07-02 09:13:23)
- 可“顏”可甜!閩江之心文創雪糕來了(2025-07-02 0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