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為做大做強閩都文化建言獻策
2021-01-08 11:28:45 來源:福州新聞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日,福州市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要進一步挖掘閩都文化內涵,做大做強閩都文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精神力量。
讓福州古厝歷久彌新
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的序言。“福州古厝”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政協委員張振玉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提升古厝保護開發的建議》提案,就如何提升福州古厝保護工作提出了多項建議:在古厝修繕中,要注重挖掘不同類型古厝背后的文化;要多渠道引進各種文化保護開發方式,打造文化古厝、經濟古厝,從而盤活古厝資源,讓古厝成為吸引外地游客來榕的打卡點,成為了解福州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平臺。
“要將福州古厝保護作為閩都文化傳承的一個窗口,在活化利用中,注重當地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宣傳。”政協委員程敏文也就福州古厝的保護向大會提交了提案。
張振玉在談到如何做大做強閩都文化時建議,要突出閩都文化的地域性,加強市樹、市花、市果文化的挖掘。他表示:“榕樹是福州的市樹,千百年來與福州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它蒼勁挺拔、造福一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象征著福州人不屈不撓的精神;福州市花茉莉花栽培歷史悠久,有‘天下第一香’之稱;市果福橘中的‘橘’與‘吉’諧音,福氣滿滿,有很多文章可做。”
讓海洋文化重塑輝煌
“海洋文化是福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積淀,海洋文化底蘊為福州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質量提升提供了極大促進作用。”政協委員林繼東認為,當前“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給福州海洋文化跨越發展打開了“機會窗口”。
林繼東建議,要做好海絲文化史跡的挖掘和保護工作,對有歷史價值的古鎮古村,要將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傳統村落整體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還要打響船政和福船文化等代表福州海洋文化的品牌,由政府主導,形成涵蓋挖掘、規劃、創意、宣傳等環節的海洋文化產業鏈。”林繼東說,政府要通過政策鼓勵華僑華人在海外講好“海上福州”故事,鼓勵海外資本、民間資本參與福州海洋文化產業的文化創意和商業運作。
讓僑鄉文化深入人心
“豐富的僑資源是福州市獨特的優勢,加強僑鄉文化保護利用,有利于留住海外僑胞‘根’的記憶,增強海外僑胞的參與感、獲得感與認同感,更好服務于福州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政協委員王艷玲說。
近年來,福州市積極參與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創建,加大對華僑名人故居、特色老宅等僑鄉文化的保護力度,僑鄉文化保護取得了較好成效。
“短板在于沒有成立專門的僑鄉文化研究機構,對僑資源沒有進行系統調查和整理。”她建議,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機制,同時依托高校挖掘僑鄉文化底蘊。“可以鼓勵高校加強對僑鄉文化的關注和研究,豐富保護理論和實踐,組建專業研究團隊,搭建常態化研討機制,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創新研究方式和手段,為僑鄉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不斷完善僑鄉文化學術體系。”
讓朱子文化薪火相傳
宋代儒學宗師朱熹創立了博大精深的閩派理學體系,豐富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福建是朱子理學的發祥地,建議可以深挖朱子文化遺產,打造以朱子文化為核心的福州文化品牌。”政協委員程敏文表示。
“文化傳承,首先需找到合適載體。”程敏文建議,應對福州現存的朱子講學活動遺跡,如梁厝貽燕堂、長樂龍峰書院等進行重點開發保護。在此基礎上,打造國際朱子文化節、兩岸朱子文化論壇等一系列朱子文化品牌IP活動,并結合文旅產業資源,形成朱子文化旅游小鎮、兩岸朱子國學書院等,吸引民眾參與文化體驗、古跡觀光、研學旅游。
- 政協委員建言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2021-01-08 11:27:34)
- 福州市打響“有福之州 · 幸福之城”文旅品牌(2021-01-08 11:24:38)
- 西湖公園新環湖棧道8日起開放(2021-01-08 11:23:18)
- 市人大代表陳長欽:加強福州方言保護和傳承刻不容緩(2021-01-08 11:18:07)
- 福州沙灘公園上千平方米郁金香迎春節(2021-01-08 1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