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擬打造成商貿旅游區 保護規劃已基本完成
2012-04-01 17:22:29 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21日獲悉,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等我市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修復工作將全面鋪開。《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暨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基本完成,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編制將于國慶節前完成,煙臺山歷史風貌區規劃編制將于11月前完成。
朱紫坊保護詳細規劃基本完成
福州是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務院批準的《福州城市總體規劃》將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列為歷史文化街區,將烏山、于山、屏山、煙臺山列為歷史風貌區。
去年7月通過評審的《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提出,將三坊七巷、朱紫坊、烏山、于山、烏塔、白塔等有機整合,形成“兩山兩塔兩街區”的文化特區。據了解,“兩山兩塔兩街區”西起安泰河、南至烏山路、東至鰲峰坊、北至楊橋路,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區域。
據透露,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暨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基本完成。
此外,我市已全面啟動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和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保護修復前期工作。相關部門建議,編制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時,應考慮它與太平、汀洲和蒼霞舊屋區的關聯,打開江濱至歷史文化街區的通道;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在保留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街巷的同時,可有機連接“跑馬場”、“泛船浦教堂”等重要保護建筑。
朱紫坊保護修復一期以芙蓉園為主
據了解,朱紫坊計劃打造成商貿旅游區。朱紫坊保護修復擬分三期進行:一期以國家級文保單位芙蓉園為主體,拆遷面積1.6萬平方米;二期實施安泰河沿線保護修復;三期實施法海路沿線保護修復。
我市要求,在規劃編制階段,要嚴格控制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設,遵循多拆少建的原則和控制建筑風格、控制建筑高度的要求。
我市將編制并實施于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顯山顯綠;編制地下空間使用規劃,使“兩山”、“兩街區”與地鐵的地下空間串聯起來,形成相對獨立的游覽空間。
擬建城墻遺址廣場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暨修建性詳細規劃》提出了展示“一街水巷,河水蕩漾,古榕蒼髯,巷坊交錯”的傳統水巷風貌。
該規劃還提出整治觀巷及法海寺間傳統民居片區環境,形成朱紫坊與于山風景區間具有傳統風貌的步行線路;打通津泰路上朱紫坊與于山風景區的視線通廊;打通朱紫坊與三坊七巷街區的兩條巷道,整治安泰河兩側環境,塑造朱紫坊巷口節點;新建城墻遺址廣場,形成烏山風景區、城墻遺址廣場、于山風景區歷史景觀帶。
上下杭和煙臺山文保單位修復年內動工
據悉,在上下杭、煙臺山總體規劃報批之前,我市將先行啟動上下杭和煙臺山的部分文保單位修復工程,爭取年內動工。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總占地面積約417畝,其中核心保護區約250畝,保護范圍內房屋總建筑面積約30.26萬平方米。該街區是我省海洋文化和閩商的發祥地之一,通過實施保護性開發,將與三坊七巷和朱紫坊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東至梅塢路,南至麥園路、愛國路,西至三縣洲大橋,北臨閩江,包括閩江三縣洲島,保護與改造核心區總面積為208.68畝。
根據上下杭和煙臺山的不同特點,上下杭擬采用“以線帶點”的模式加快保護修復進程,選擇下杭街先行改造修復,形成街景。同時,將對沿街兩側商鋪、住房進行保護修復,合理搬遷住戶,適度保留原住民。
煙臺山擬采用“以面帶點”的模式加快保護修復進程,重點加快沿江坡面文保單位、歷史建筑的保護修復,合理利用地下空間。
(福州晚報記者 張秀冰)
- 閩臺A.D創意產業園(2013-11-05 09:11:06)
- 朱紫坊擬打造成商貿旅游區 保護規劃已基本完成(2012-04-01 17:22:29)
- 朱紫坊擬打造成商貿旅游區 保護規劃已基本完成(2012-04-01 17:22:29)
- 福州加速修復歷史文化街區 上下杭力爭年內動工(2012-04-01 17:18:46)
- 動漫愛好者歡聚一堂(2012-03-19 14: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