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結合 鼓樓這條巷子有詩與遠方
2020-07-08 09:42:00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中國人偏愛坊巷,不只是因為這里有優雅、切實、低調的建筑姿態,更因為這里有著天人合一的景觀。
坊巷居住著人家,是生活場所,也是娛樂之所在。
如今在福州,不少坊巷都成了景區,它們和繁華的市中心區緊緊交織在一起。我們若想了解鼓樓,就一定要先了解鼓樓坊巷。
這次,小編就帶大家到花巷走走。
鼓樓·花巷
花巷位于南街中段,西起北一七北路,東至石井巷,全長僅有500米。
在《閩都記》中,它名使旌坊巷,宋李俯為漳郡守,鄉人榮之,故名。
宋朝末年在這里設百花務,宋朝稱稅收曰“務”,如“酒務”、“鹽務”、“糖務”?!鞍倩▌铡?,指征收百花稅的機構設此,故名花巷。
清朝詩人葉觀國曾在《榕城雜詠》中寫下這樣的詩句:“百花務名種種強,不知茉莉十分香。棕籃滿貯樓前過,盡上奩臺助晚妝?!?/p>
辛亥革命福建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在花巷,有辛亥革命福建革命軍總指揮部舊址,1992年,這里被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辛亥革命福建革命軍總指揮部主座明間 (鼓樓區文體旅局供圖)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各省紛起響應。
11月福建革命黨人籌劃起事,福建革命軍總指揮部(閩省總司令部)設在花巷。
建筑現存一進,坐南朝北,土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主座為五柱四間,前廊檐下懸鐘雀替,式樣簡潔。后天井有一座假山,緊貼山墻。
尚友堂
行走花巷,就一定會看到這里的基督教尚友堂。它建于1914年,原為木構教堂,1938年擴建為石構建筑,為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筑,可容納千人以上。
尚友堂坐東向西,面闊18米,進深36米。經歷近百年風雨,這里的花崗石墻體富有歷史滄桑感。
舊堂邊上是新建的教堂,因其獨特的設計、粉紅的外墻,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行走在這里,若想回顧花巷歷史,了解歲月風云變幻,你可以用手機掃描墻上的二維碼,它便會化身“導游”為你徐徐道來。
在花巷的另一側是福州大洋百貨充滿現代化畫風的建筑,一樓則是咖啡館。
臨到傍晚時分,巷內開始有了擺攤的人,坊巷如詩可觀,當然更可觀的是這現實的人間煙火。
當夜幕降臨,燈火明亮,你能在這光的影繪中更多體驗到傳統與現代、樸素與華麗、靜謐與喧囂,在這里融為一體。
小巷精髓與魅力不僅僅停留于白天,同樣在這如水般的夜色中。人到花巷,就不要錯過花巷美味,最有名的當然是這里的肉松。
花巷日日有、品日有、立日有、立日友肉松,都是福州肉松的名牌貨。
花巷肉松,聚合了大多數福州人關于肉松的古早味回憶。據老福州人介紹,炒制肉松的原料,必用上乘的新鮮精肉還要去掉附著在肉身上的“筋頭巴腦”。
特別是油酥豬肉酥,它沒有使用亂七八糟的添加劑,配料表里只看得到豬瘦肉、食用豬油、白砂糖、食用鹽、釀造醬油等,入口卻香入靈魂。
行走在鼓樓坊巷,有人看風景,有人謀生活。
蒼煙巷陌,樓臺流光,古今聯結。我們往往追求詩與遠方,可是如果生活在鼓樓卻能不能讀懂這里的坊巷,我們已經錯過了身邊的詩和遠方,愿我們一路同行,走進這里的美與生活。
- 長樂梅花鎮保護規劃方案通過評審 閩江口海防重鎮將重現風采(2020-07-08 09:38:25)
- 尋味閩都文化 鼓樓這堂課有意思(2020-07-08 09:33:53)
- 兩岸青少年校園音樂交流周啟動(2020-06-02 10:58:41)
- 福州花海公園再迎波斯菊“盛宴”(2020-06-02 10:57:42)
- 鼓嶺歷史建筑群保護規劃通過公示 打造生態文化旅游休閑等多功能綜合性社區(2020-06-02 1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