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紙翻花非遺亮相央視舞臺:似花不是花 翻出百花樣
2022-03-03 17:37:59 來源:福州新聞網
3日晚,晉安區非遺項目——“紙翻花制作展示及貫口技藝”亮相央視綜藝頻道《2022新春相聲大會》。福州紙翻花傳承人郭遠峰向全國觀眾推廣展示紙翻花及貫口技藝,引來嘉賓連連驚嘆。兩根棍子,兩扇紙牌,一疊紙,抖一抖、翻一翻,甩一甩,就能變換出數十種動植物花卉造型,趣味無窮,這就是紙翻花。近年來,郭遠峰一直致力于讓紙翻花重返大眾視野。在他的奔走呼吁和晉安區文化館的支持下,去年11月,紙翻花及貫口技藝入選晉安區代表性非遺項目。
郭遠峰在晉安文化記憶館展示紙翻花技藝。記者 鄒家驊 攝
日前,在晉安區文化記憶館開館儀式上,記者看到了正在表演的郭遠峰。他口中念念有詞,手上變化無窮,扇狀的紙翻花被拉長,翻轉,甩、抖、抹,從而變出花朵、動物等造型。
“兩手拉,一頓往下這么插;然后倒著就能變,叫做彩虹橋;然后頂著就能變,石拱橋、對折一翻,翻著就變,它叫芭蕉扇,彈著就能變,它叫海棠花……你從后面翻到前面來 看,你看公雞它下了蛋!”半分多鐘的貫口,郭遠峰揮灑自如,自然流暢且抑揚頓挫,正對應著手上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更增添了翻花時的樂趣。
郭遠峰告訴記者,紙翻花有300多年的歷史,起源于清康熙年間湖北天門市郭氏家族。1912年,郭氏家族該技藝第十二代祖傳藝人、原清宣統皇宮造辦處人員郭正泰帶著兒子郭達善等移居福州。后來,郭達善的后代在制作展示的基礎上,增創了展示時的貫口技藝,這種集手工制作、手工展示、曲藝唱口于一體的傳統技藝也日趨成熟并流傳下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郭遠峰的父親、第15代傳人郭庭寬經營美術廠長達二十余年,將紙翻花遠銷海內外,后因家庭變故不再生產紙翻花。前幾年,郭遠峰無意中發現網上有人打著父親的名義銷售劣質紙翻花,他坐不住了,一是為了為家族正名,二是看到重振紙翻花的希望,他再次撿起了老手藝,著手生產制作。
記者看到,紙翻花由兩張扇形紙牌上粘貼一個月牙狀的疊紙制成,疊紙拉開是蜂窩狀的,可拉長至三四十厘米。“別小看這么一疊紙,是由100張拉力紙互相粘貼后,再鑿切而成。完成后,再分三次印染,光小的工序就有20多道,在材料、技藝和工序上要求也很高。”郭遠峰說,他從13歲開始就開始接觸紙翻花生產制作的各個流程,包括印漿、鑿切、印染、粘貼、銷售等,目前紙翻花制作還是靠手工,制作一批紙翻花需用時半個多月,十分不易。
隨著紙翻花被列入區級代表性非遺項目,郭遠峰也更忙了。在晉安區文化館的牽線下,他的紙翻花和貫口技藝不斷走入校園、文化場館、街頭和舞臺進行公開展演,培訓了一批小傳承人。
“紙翻花是民間傳統技藝瑰寶,在現在價值和娛樂方式多樣化的現在,紙翻花依然有著獨有的文化吸引力,在游戲的過程中,能促進孩童動手動腦,有益智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晉安區文化館館長陳亮表示。
眼下,郭遠峰正著手創新“紙翻花”制作和展示技藝,創作更符合時代精神和價值觀的貫口新題材,讓紙翻花重新“盛放”,代代傳承。
- 《樂圣陳旸》獲第八屆福建藝術節多個獎項(2022-03-03 17:36:57)
- 《福州古厝會說話》第三集:五枚詠春(2022-03-03 17:35:07)
- 福州市將盡快編制壽山石雕刻技藝保護專項規劃(2022-03-03 17:33:38)
- 閩侯又上CCTV了!直播聚焦福州傳統民俗和閩越水鎮花燈(2022-03-03 17:32:21)
- 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福建活動日將在福州設主會場(2022-03-03 17: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