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丨閩侯“金魚村”的變遷v
2023-08-31 11:39:23 來源:福州新聞網
這是無人機航拍的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龍頭企業春園鯉生態養殖場(8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的關中村和古城村,一個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一個是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兩個村莊的村民祖祖輩輩靠種田為生。2003年,憑借著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關中村和古城村的村民開始大面積養殖金魚。2018年,福州市科技局選派科技特派員團隊入駐閩侯縣多家金魚養殖場,他們一邊當養殖戶“金魚醫生”,一邊幫助養殖戶進行養殖產業核心技術攻關,讓一只小小的金魚成為當地百姓的特色致富產業。
歷經二十年的發展,古城村、關中村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金魚村”,以古城村、關中村為主養殖區的福州市閩侯縣年產各類成品金魚1200多萬尾,占全國高端金魚的80%左右,這只“致富魚”不僅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還大量出口到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3000萬美元。現在,關中村和古城村正通過“金魚+文創+電商”帶動村莊的發展,走出一條產業+文化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讓小小金魚“游”出福建,“游”向世界。
這是無人機航拍的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龍頭企業潘氏金魚養殖基地全景(8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春園鯉生態養殖場,養殖戶們在養殖池里挑選金魚(8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拼版照片,左上圖和下圖為:位于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的金魚養殖龍頭企業潘氏金魚養殖基地一角(2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右上圖為:正在動工開建的潘氏金魚養殖基地(2016年攝,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春園鯉生態養殖場,科技特派員、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黃鎮(左一)在給古城村養殖戶們傳授金魚選種育種技術(8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春園鯉生態養殖場,養殖戶向記者展示他們養殖的福壽品種金魚(8月9日攝 )。福壽是福州蘭壽金魚的簡稱,經過幾代人改良的福州蘭壽,多次在全國各類金魚大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在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春園鯉生態養殖場,科技特派員、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黃鎮(左)在與古城村的龍頭企業閩侯縣春園鯉生態養殖場負責人張文春交流金魚養殖技術(8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在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潘氏金魚養殖基地,科技特派員團隊與養殖場負責人潘國誠(右二)在養殖場(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在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潘氏金魚養殖基地,福建省科技廳、福州市科技局選派的科技特派員團隊與養殖場負責人潘國誠(右二)在養殖場里探討金魚養殖技術(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潘氏金魚養殖基地,科技特派員團隊與養殖場負責人潘國誠在養殖場交流金魚養殖技術(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 琉球青少年福州“尋根之旅” 近距離感受“非遺”儒家拳(2023-08-31 11:15:39)
- 推進閩劇復興 倉山區閩劇協會正式揭牌(2023-08-31 11:13:21)
- 國家級非遺(閩劇)項目傳承基地進駐林森公館(2023-08-31 11:12:36)
- 福建多舉措促文旅消費 支持煙臺山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023-08-31 11:11:53)
- 問道非遺 國色添“香”(2023-08-31 1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