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古厝 打造福建非遺展示窗口
2024-04-02 10:08:56 來源:福州新聞網
3月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2023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福建賽區)獲獎情況,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一舉拿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獎、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優秀運營獎等3項殊榮,是獲獎名單中唯一榮獲得多項殊榮的公共文化空間。3月2日,記者走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探秘其獨特魅力。
老宅子遇上老手藝
在南后街上,有一座青磚褐瓦、色彩花窗的古厝,即使身處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內也十分“吸睛”,這就是福州“世翰林”葉氏第六位翰林——葉在琦的故居。這棟古建筑擁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建筑面積達2321平方米,包含明、清、民國三個時代的建筑風格,是三坊七巷內現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2009年,福建省文旅廳將葉氏民居特設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并于同年11月正式掛牌對外開放。“老宅子”與“老手藝”就此相遇,館內集中展示了福建非遺文化項目,成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福建非遺的重要窗口。
巧用空間合理布局
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厝,賦予了博覽苑獨特的魅力。其在成立之初,就秉持著“老宅子曬老手藝”的理念,充分利用葉氏民居建筑院落的特點,合理考慮空間布局,設計展陳,活化利用古厝。
許多來到博覽苑的游客,都對“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的專題展覽印象深刻。該專題展覽設置在葉氏民居的“小姐樓”,通過串聯珍貴文獻和實物、國家級非遺項目主題創作,展示林徽因這一歷史文化名人對遺產保護的卓越貢獻。“這個展覽可以說是館內的‘人氣王’,去年一年,觀眾留言就寫滿了八本留言本。”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副主任馬靈介紹道。
此外,立足于古建筑自身結構布局,館方將建筑的一進、二進作為常設展區,三進、四進作為專題展區使用,同時在展覽動線上串聯戲臺,展覽動線靈活,動靜相宜,搭配古建筑天井等,自由開放,突破了傳統展覽空間過于明確的分區布局。
讓非遺可感可知
博覽苑內的非遺展示不僅是供觀賞的展品,還是“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到、能體驗、可帶走”的非遺盛宴。館內設有6個傳承人工作室,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觀眾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現場互動,動手體驗制作。“傳承人工作室展示的都是省級以上非遺項目,我們還會根據情況定期更換非遺項目,給游客更多樣化的體驗。”馬靈表示。
而葉氏民居內的戲臺,則是節假日里館內最熱鬧的地方,評話、伬唱、非遺服飾表演等動態展演活動輪番上演,與靜態陳列展覽相呼應。馬靈說:“展演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非遺離我們并不遙遠,可以是吃的、穿的、玩的,希望通過多樣的展覽形式,讓大家愛上福建非遺。”
- 楊明:《古厝新韻》摘“山花” 《龍騰盛世》綻“百花”(2024-04-02 10:06:29)
- 三坊七巷愛心樹化身文創“搖錢樹” 春節“搖”來百萬元(2024-04-02 10:05:17)
- 烏山摩崖石刻:罕見的文化寶庫(2024-02-26 15:28:06)
- 2024昌吉州全域旅游推介會暨微景點項目招商會在福州舉辦(2024-02-26 15:26:24)
- 央視《共同關注》聚焦福州:璀璨光影耀龍江 流光溢彩樂元宵(2024-02-26 15: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