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塑像群 福州海絲見證——顯應宮泥塑中的巡海大臣原型是鄭和
2024-05-21 11:17:26 來源:福州新聞網
百年塑像群 福州海絲見證
顯應宮泥塑中的巡海大臣原型是鄭和
28日,在長樂區漳港街道顯應宮參觀的一位游客,對地宮里展出的珍貴文物贊嘆不已。
專家認為“巡海大臣”(上排左三雕像)的原型即是鄭和。記者 徐文宇 攝
“顯應”一詞為靈顯感應之意。顯應宮又稱大王宮、媽祖廟,位于長樂區漳港街道仙岐村。顯應宮始建于宋紹興八年(1138),距今已有870多年歷史。1992年6月22日,漳港街道仙岐村村民在挖掘地基時,偶然發現了一些泥塑神像。當地第一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出土文物。2006年,顯應宮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現泥塑的地方,是顯應宮地宮。地宮呈南北走向,長26.4米,寬13.2米,四周土墻,兩進結構,進深5柱。南墻基本保留,大門框部分高2.41米,有側角。地宮泥彩塑群保持原祀奉序列。通過進一步挖掘考古,這里出土了50多尊神像(可修復的有44尊)以及數十件陶瓷、古幣等。這些神像雖然被掩埋了100多年,顏色依然艷麗,有朱紅色、綠色、金色等。
史學家和文物專家研討認為,泥塑其中之一的巡海大臣原型即是鄭和。這是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鄭和塑像,他與媽祖同殿并祀,也是國內唯一所見。后來,國家歷史博物館復制其中巡海大臣整組塑像陳列展出。
現在的顯應宮,是根據古建筑專家規劃設計重建的,分為地面新宮和地下古宮兩個部分。第一期工程涉及的建筑面積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遺址舊標高,原有神像、柱礎、神龕等按舊定位保護,以供研究和觀賞。第二期工程涉及的建筑面積為1萬平方米,建有花圃、停車場及綜合樓等。
長樂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長樂將按照文保規劃設計,加大對地宮出土文物、歷史古建筑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顯應宮保護建設,推動管理水平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強對顯應宮彩色泥塑群像的學術考證研究,深入挖掘國保文物的學術、藝術、歷史價值以及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內涵、信息和現實意義。
- 《筆醒山河》嚴復主題閩劇快閃上演(2024-05-21 11:16:23)
- 辦展捐作品 閩港藝文交流共推中華書畫藝術傳承發展(2024-05-21 11:15:17)
- 第三屆中國東南會展大會下月在榕舉行(2024-05-21 11:12:14)
- 簽訂協議!福州、石家莊兩地旅游業界“抱團”發展(2024-05-21 11:11:37)
- 福州一季度GDP增長6.3% 跑出加速度實現開門紅(2024-05-21 1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