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青年集市暨非遺展演舉行
2024-07-24 10:00:51 來源:福州新聞網
“It's amazing!”(這太令人驚嘆了!)
當中國元素滿滿的非遺技藝遇上中美青年,會碰撞出驚艷的火花!
26日下午,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青年集市暨非遺展演活動在福州海青營地會展中心舉辦。
主舞臺上,詠春拳、閩劇、廈門拍胸舞、晉江掌中木偶……充滿中國元素的非遺展演接連上演,令臺下中美青年掌聲連連。
精彩的展演之后,青年集市開市。漳州木偶頭雕刻、德化瓷燒制技藝、福建香制作技藝、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壽山石雕、建陽宋代點茶、軟木畫、廈門漆線雕、壺山林氏中醫內科、竹編技藝、福州油紙傘制作技藝、畬族銀器制作技藝、福州高樓米線等眾多非遺項目亮相,讓嘉賓零距離、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美國嘉賓體驗蟳埔女妝造。
木偶頭雕刻令人驚艷
進入集市,一眼就能看到漳州木偶頭雕刻展位。3位美國青年很快被造型獨特、精美的木偶驚艷。特別是自己上手操作后,更是驚出表情包。除了制作工藝,木偶角色背后的故事也令他們著迷。
“我很小的時候來過北京,聽說過木偶戲,第一次上手,沒想到木偶如此靈動,太神奇,太有意思了。”來自密歇根州的扎克·理查森說。
展位上負責介紹的是徐氏木偶第七代傳承人、徐竹初木偶藝術館館長徐強。徐強告訴美國青年們,漳州木偶頭雕刻是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許多外國人都非常喜歡,他已帶著木偶到100多個國家巡展過。
“雖然語言不通,但英雄故事相通。讀懂中國故事,就讀懂了中國。”徐強說,這一次,為了讓美國青年能短時間了解這個非遺項目,他專門準備了美國朋友喜歡的故事,比如他特地帶來了齊天大圣、穆桂英等木偶。
展位志愿者說:“一個下午時間,聽到外國友人說得最多的是Awesome(令人驚嘆),大家覺得大師能賦予木頭生命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中美青年一起體驗剪紙藝術。
千年建盞魅力足
在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展位,漆黑帶著星辰的建盞讓來自紐約的蘇蘭挪不開腳步。“哇噢!”蘇蘭一遍遍驚嘆建盞之美,愛不釋手,特別好奇這么美麗的器具是如何燒制的。
“它在龍窯里燒制了三天三夜,溫度達到1300度。”建盞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周建平擔心蘇蘭不理解,于是打開手機展示龍窯燒制過程。百米長的龍窯讓蘇蘭驚呼連連。見蘇蘭意猶未盡,周建平還向她展示了自己收藏的1000年前宋代建盞的照片,“在宋朝,建盞可是皇室御用茶具”。
當聽說建盞燒制有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時,蘇蘭再次驚嘆道:“哇噢!”
盡管只能通過翻譯交流,但兩人聊得不亦樂乎。蘇蘭告訴周建平,她在華盛頓有一個陶藝工作室,她還打開手機分享自己的作品。兩人相見恨晚,告別前還互留聯系方式。“這就是交流的意義!”周建平說。
頭頂“花園”逛集市
集市上“最浪漫”的展位,要數蟳埔女習俗展位。“簪花圍”是泉州蟳埔當地女性佩戴的一種鮮花頭飾,被稱為“頭頂上的花園”,是蟳埔女服飾文化的一大亮點。
中美青年們紛紛體驗簪花,領略“今生簪花,來世漂亮”這句話的含義。
金發碧眼的美國青年頭戴簪花,別有一番美麗。“太漂亮了,我之前去過泉州,見過簪花,但沒有機會嘗試,這一次趕緊來試一試。”瑞秋·韋斯和朋友剛進集市就被這飽含中國傳統美學的簪花吸引,迫不及待要體驗。一番裝扮后,她和友人自拍個不停。隨后,她們戴著頭頂上的“花園”逛集市,成為美麗的焦點。
“我來中國很多年了,走過許許多多城市,每到一個地方都會體驗當地不同的文化、特色美食。我真的非常喜歡中國。”瑞秋·韋斯說。
把“福”字帶回家
在福建傳統制茶技藝展位,來自得克薩斯州的珍妮弗·李拎了好幾盒茉莉花茶。“我知道茉莉花茶在福州很有名,打算帶回家給家人嘗嘗。”她說。
9歲的賽琳娜和父親杰克·平尼克一起逛集市,博大精深的非遺文化讓她大開眼界。在志愿者指導下,她親手制作了一張剪紙團花,作為福州之行的紀念。
杰瑞帶了一幅“福”字剪紙,要當作禮物送給媽媽。“我知道在中國,‘福’字剪紙有著美好寓意,意味著福氣和福運,我想把好運送給媽媽。”杰瑞說,小小一幅“福”字剪紙,濃縮了福州的烏塔、白塔、三坊七巷,還有中國的“復興號”動車,中國手藝人的手上功夫真了得。
杰瑞來過中國幾次,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今天的活動是一場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更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可以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感知中國、喜歡中國。”杰瑞說。
- 當外國青年遇見中國非遺(2024-07-24 09:59:42)
- 美國塔科馬代表團、檀香山代表團沿閩江走讀福州(2024-07-24 09:58:36)
- 《夢回鼓嶺》英文廣播劇全球發布 取材于加德納的真實故事(2024-07-24 09:53:28)
- 文化中國行|福州古厝傳新韻(2024-07-24 09:52:34)
- 專家學者建議加強兩岸檔案文獻保護和活化利用(2024-07-24 09: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