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古厝里的“火焰藍”
2024-10-14 16:06:00 來源:福州新聞網
行走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可以看到白墻黛瓦、飛檐翹角,目光所及,老街故居余韻悠長,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巧妙地融為一體。
三坊七巷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館”。在這里,駐守著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默默守護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為古厝筑起防火墻
夏末秋初,福州的天氣還有些炎熱。上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消防員范良騰、陳彬彬早早開始了每天的入戶巡查。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一張地標名片,以南后街為中軸,西邊三座坊、東邊七條巷,串聯起約270座古民居,包括冰心、嚴復等歷史名人舊居。
連綿成片的木質建筑群最怕火,縱橫交錯的特殊地形,讓火災防控成為頭等大事。消防員們每天都要走街串巷,開展防火巡查服務,宣傳消防知識,查改火災隱患,講解防火滅火常識。
“要檢查的消防設施包括滅火器、應急燈,以及電線排管的排路等等。”他介紹,巡查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檢查地下消火栓是否完整好用,為了不影響景區運行,一般在晚上進行。
消防設備處于怎樣的狀態算合格?范良騰講了一個非常細致的標準,“打開消火栓,如果流出的是清水,那么就說明它是經常有人過來檢查的。”
“除了每日巡查外,在重要的文化單位,門口都會放一個前置器材箱。”范良騰說,那里面的裝備都是現成的,拿起來可以直接用。
寒來暑往,風雨無阻。坊間巷里,經常能看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這群年輕消防員的身影,用腳步丈量街巷,他們為古厝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墻”。
“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湯蹈火”
定期入戶巡查,排除風險隱患,這只是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日常工作的一個側面。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建筑,他們自主研發了火災防控“一張圖”系統,優化升級“一二三”滅火救援快速響應機制,建立了數字化“戰研室”,實現滅火救援2分鐘快速響應處置。
體積小、速度快的全地形消防摩托車是守護古厝的“神器”。這種摩托車能攜帶0.3噸水,還配備了干粉滅火器、水基滅火器等基礎裝備,可以便捷地行駛在狹窄的巷道。
科技力量也為消防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三坊七巷消防服務站里有一間智慧指揮室,高清顯示屏上展示著三坊七巷景區的實時畫面。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張天水介紹,這個高空火眼預警系統可以對三坊七巷景區進行24小時全方位監控和巡航監測,進而實現對景區火情的秒級響應。
此外,全自動無人機巡檢系統由超輕無人機、全自動無人機場、四維管控平臺三個部分組成,系統可預設多條定時自動飛行路線,實現周期自動巡檢模式。
通過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體”防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有效提升了轄區火災防控整體水平,實現三坊七巷景區連續12年“零火災”、連續34年無重大火情的紀錄。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脈所在,容不得半點閃失,保護好這樣的歷史文化街區是我們的職責使命。”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長蔡杰說,“消防首先要‘防’,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湯蹈火。”
國旗下的消防衛士
自組建以來,作為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一員,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主動加強專業化、職業化訓練,定期組織實戰化訓練演練,努力提升隊伍戰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還是全國唯一一個承擔省會城市中心廣場升降國旗任務的消防救援隊伍。它承擔著應急救援、護衛國旗的雙重使命。
他們是“國旗下的消防衛士”,“護衛國旗、重于生命”是這支國旗護衛隊的隊訓。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分隊長宮亮說,“每次看著國旗從自己眼前升起來,自豪感總是油然而生”。
34年2萬余次升降旗“零失誤”的背后,是隊員們對黨和祖國的深切熱愛。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苦練升降旗的每一個環節,常常一個動作重復上千次。
隊伍中的軍刀手劉興宇說,“不出警的話,我們每天站軍姿一般在四個小時以上,軍刀手要求手要穩,也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比如加掛一個水壺,訓練手的穩定性。”
憑借在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獲得了諸多榮譽:2021年被黨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被評為“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2022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等。
年年歲歲,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隊員們始終牢記使命,用責任感和汗水鑄就安全堡壘,是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的尖刀力量,那一簇“火焰藍”,在古厝無悔綻放。
- 濟南文旅來榕“文化走親”(2024-10-14 16:05:15)
- “冰心一片 傲骨梅花”寫生作品展開展(2024-10-14 16:03:25)
- 《開閩王》MV重磅首發!(2024-10-14 16:01:30)
- 第七屆閩王(王審知)文化旅游節活動在榕舉行(2024-10-14 16:00:35)
- “有福之州 向海而興”2024年短視頻大賽視頻展播——《大黃魚也有健身房》(2024-10-14 15: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