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會客廳|陳禮忠:掌石上春秋 握刀下乾坤
2025-04-11 17:53:57 來源:福州新聞網
本期嘉賓
陳禮忠 1968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壽山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為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彩石藝術專委會主任,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會長。曾獲“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組部“萬人計劃”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中國文聯“山花獎”獲得者。他擅長雕刻花卉、禽鳥、動物,尤其精于鷹與荷葉,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以及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地成功舉辦個人作品展,為中國傳統美術的弘揚與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陳禮忠在給弟子們講解壽山石雕刻技法。
穿過閩侯縣荊溪鎮蜿蜒的山道,一片蔥郁的青山迎面而來。陳禮忠的工作室,便隱于這片翠色之中。記者來訪時,57歲的陳禮忠正像往常一樣,身穿工作服,戴著眼鏡,凝視著一塊灰褐色的老嶺石,刻刀在粗糲的肌理上游走,碎屑紛落間,殘荷的褶皺漸次顯現。
從傾家蕩產購入600公斤雞母窩原石創作《春聲賦》,到用普通石材打破“重石輕藝”的傳統桎梏,再到以非遺進校園、全國巡展等方式,將壽山石雕從方寸工作室推向更大的舞臺,陳禮忠用四十載刀鋒,刻下了壽山石雕的當代風華。
藝術人生的破繭之路
從木匠到工藝美術大師
陳禮忠的故事總要從一次木工刨花到石屑飛揚的跨界轉身講起。
陳禮忠出生于1968年,初中畢業后,父親為他規劃了一條“穩妥”的人生路——學木匠手藝。
“學了一年多,我就基本掌握技術了,但我覺得那種走東家串西家的謀生方式并不適合我,我當時經常想,難道我這輩子就要這樣過?”18歲的陳禮忠還有些“叛逆”,他背著父母和木工師傅來到鼓山腳下的秀嶺村,跟隨舅舅進入石雕廠學習,從此與壽山石結下不解之緣。
但這段木匠經歷也成為了他藝術生涯的基石,“木匠的眼力和刀工訓練,讓我在后來的石雕中更懂得如何駕馭材料”。
1988年,陳禮忠順利考入福州長城寶石廠,而后拜入壽山石雕大師馮久和門下,系統學習傳統技藝。師父“一專多能”的教誨,讓他決心在壽山石領域深耕。
而這份執著,在1995年夏天化作了一場“豪賭”。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荷塘雙雀》。
那年,27歲的陳禮忠和石友去壽山覓石,發現了一塊重達600公斤的雞母窩原石。“當時我就被那塊五彩繽紛的巨石震撼。之后我一周跑了五趟壽山,用12萬元買下了這塊石料。”回憶購石的過程,陳禮忠感嘆,“那個時候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十幾萬是什么概念,可以在市中心買兩套房子。不過,我還是為能夠買到這塊石頭感到慶幸。”
這一決定遭到了同行尤其是大師們的質疑:“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怎敢挑戰如此巨作?”
好不容易等到客商來訂購,但出于對陳禮忠的輕視,每周客商都會帶幾位行業大佬到工作室造訪“指點”,提出許多修改意見。意見不統一且石料只可做減法的情況讓陳禮忠無法忍耐,直接向客商言明:“您購買的是我的作品,上面必須流淌和鐫刻我的印記,今天一指導、明天一修改,哪里還會有我的個性在?”
不歡而散后,訂購被取消,許多負面評價一時甚囂塵上,“這件作品不值得買,不值得收藏”“沒能力干嘛刻那么大的呢”……
“這對我的打擊太大了,不僅是經濟上的打擊,還有心理上的。”陳禮忠變賣房產退還定金,全家靠借來的1000元度過了千禧年春節。“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當時已經山窮水盡,外出做客的時候還聽到有人嘲笑,我心里憋著一股氣,只想著再過半年,只要半年,我只求把它好好收尾。”
傾盡積蓄、舉債買下這塊雞母窩原石,押上的不僅是身家,更是一個手工藝人向藝術家蛻變的決心。而陳禮忠憑借自己的執著,贏下了這場“豪賭”。
2001年,他將這塊巨石化作高1.4米、寬0.78米的作品《春聲賦》,雕刻了56只祥鳥環繞一對鳳凰棲于松樹的盛景,寓意“百鳥朝鳳,國泰民安”。破繭而出即一鳴驚人,他突破傳統技法,利用石材天然色彩分層雕琢,令飛禽羽翼栩栩如生,松枝紋理蒼勁有力。作家陳章漢為其取名并賦詩:“石本無語,而觀者覺其有聲。信乎雕藝精運,可以亂真矣。”
2010年,《春聲賦》作為上海世博會福建館“鎮館之寶”亮相,官方為其投保1.3億元,創下壽山石雕價值紀錄。后該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法國巴黎等地巡展,以“依石造型、渾然天成”的技藝征服海內外觀眾。
“《春聲賦》是我命運的轉折點,它雖然不是我最好的作品,但是我最重要的作品。”時至今日,談起《春聲賦》,陳禮忠仍然感慨萬千。“它記錄了我人生的起落,與我共度人間的冷暖,這不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這段經歷為我積蓄了前進的動力,也促成了我獨特的藝術語言,追求荒寒野性與雄強霸悍的東西。”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春聲賦》。(受訪者供圖)
“石無貴賤”的藝術革命
從廢料到時代之作
石雕大師,除了要有手藝,也要有創意。
在壽山石雕界,一塊普通的老嶺石與名貴的田黃石,因材質的“天壤之別”被市場賦予懸殊的價值標簽。而在創作的過程中,陳禮忠發現,這樣的差別是沒有意義的。
2007年,陳禮忠在外國博物館欣賞各類美名遠揚的雕塑作品,發現這些作品只是用普通的大理石、花崗巖雕刻而成,他很震驚,同時陷入了思考:“一件杰出雕塑作品的高附加值,究竟應該由哪一部分決定?是物以稀為貴的罕見材料,還是堪稱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
這一思考也促使他提出“石無貴賤,技有高低”的理念,顛覆了傳統壽山石雕的“唯材質論”。
他將目光投向被行業忽視的“廢料”,如老嶺石、焓紅石等粗糲石種,“每塊石頭都有它自己的脾氣,需要耐心發現和尋找”。
陳禮忠告訴記者,他在老嶺石上不斷進行探索實驗,一開始刻出來的許多作品都不滿意,但偶然發現刻秋荷能完美契合。“夏天的荷葉比較舒展、純凈,老嶺石沒有那種效果,但它枯黃、灰黑的顏色恰如秋荷,再把褶皺做多一點,就像老人家的皮膚一樣蒼老,石頭的脾氣就出來了,秋荷的生命律動隨之顯現。”
陳禮忠的革新不僅限于選材和技法,更是一場美學觀念的突圍。“石”情畫意,工藝品不僅是簡單的栩栩如生,也可如唐詩宋詞般寄托藝術家的人生感悟。周敦頤以《愛蓮說》盛贊蓮花之高潔,石濤的《墨荷圖》空靈生動……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荷葉與蓮花成為文人墨客鐘愛的意象,作為一個遙遠的后來者,陳禮忠以獨特的方式續上了這個意象譜系。
他曾長久地逗留在荷塘邊,觀察荷葉的形狀和神態,春天的萌動,夏季的茂盛,秋日的干枯,生命的價值與自然的生機顯現,都成為他歌詠與雕琢的對象。
其代表作《留得枯荷聽雨聲》以老嶺石雕刻秋日殘荷,利用石料本身的斑駁質感,呈現枯荷“于凋零中孕育新生”的意境,被作家賈平凹贊為“粗糙而氣勢飽滿”。
如今,秋荷已成為陳禮忠獨特的個人審美符號。在他的刻刀下,秋荷總是與飽滿的蓮蓬、靈動的翠鳥、橫行的螃蟹相互依伴,于枯敗中點綴生機。“每塊石頭不一樣,所以我的秋荷系列作品各有特色,秋荷系列就是我人生感悟的總結。”
面對壽山石稀缺,但行業人數超20萬人的現狀,陳禮忠也一直在思索壽山石雕技藝的發展,一再呼吁讓壽山石雕回歸藝術家本身。“壽山石沒有所謂的‘廢料’,關鍵在于雕刻者是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他強調石雕創作應超越材質優劣的桎梏,雕刻家應提高藝術修養,讓石頭承載人文溫度與時代精神才是壽山石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陳禮忠專注創作。
傳統技藝的傳承創新
從藝術家到“擺渡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學院老師、行業會長……一路走來,越來越多的身份,讓陳禮忠感到責任重大。
記者采訪當日,陳禮忠的工作室內,十余名年輕學生正在打磨石料,刻刀與石面碰撞的細碎聲響此起彼伏。“90后”學生張雪慧在陳禮忠的指導下精心雕刻以“荷”為主題的文創作品。“我本科學的是版畫,也做了‘荷’的主題,2014年拜入老師門下,將自己擅長的版畫技法與壽山石雕技法相結合。”她說。
作為師者,陳禮忠看重壽山石雕的傳承,希望學生在行業里立得住、待得久。
2018年,他受聘于福建技術師范學院,領銜工藝美術研究院建設,并推動該校獲批開設工藝美術本科專業,開設《壽山石雕刻藝術》《雕刻工藝鈕雕》等課程,將傳統技藝系統化融入高校教學。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清波白鷺映墨香》。
“師帶徒”模式不夠先進,他就帶領學生實地采風、策劃展覽,并與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福州壽山國石館等機構共建實訓基地,推動產學研融合;缺少系統課程,他便耗時五年編撰我國首部高校教材《壽山石雕》,該書2023年正式在多所高校投用,填補了專業教材空白;缺少展示機會,他便在雅道集開設壽山石雕小店,讓學生的作品有展示和售賣的機會……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為行業領軍者,陳禮忠視行業發展為己任,不失時機地為福州壽山石雕傳播尋找契機,通過高規格展覽與跨界合作,擴大壽山石雕的影響力。
2024年,他簽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平臺,成為福建省唯一簽約藝術家,借助數字化手段傳播壽山石文化,探索非遺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守在這里沒有用,就要‘闖’,就像‘闖關東’一樣,去開拓市場,打響名氣。”3月28日,一年一度的大連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將開幕,他又準備帶著福州的作品去“闖”。
作為福建省政協委員,他也提交了多篇提案呼吁提升傳統工藝教育、培育“雙師型”人才,推動行業從“重料”向“重藝”轉型。
從教材到云端,從提案到策展,他像一位執著的“擺渡人”,在傳統技藝與時代潮流間架起橋梁,正如他雕刻的《晨風送暖向荷塘》:枯荷與新芽并存,既有傳統的厚重,亦承載未來的希望。
當然,他最珍視的還是他作為藝術家的身份。他的刻刀下,既有《春聲賦》的盛世華章,也有《殘荷聽雨》的生命哲思,更承載著將中華美學精神推向世界的文化抱負。“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中,壽山石雕也許只是滄海一粟,但我要做到起碼在這個時代里面有我的聲音,能夠留下我的印記。”陳禮忠說。
- 絲綢之路寫生創作展開展(2025-04-11 17:52:13)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22日在榕啟幕(2025-04-11 17:51:05)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將于3月22日在福州啟動(2025-04-11 17:49:35)
- 福州:東方石藝城“工藝美術大師一條街”開街(2025-04-11 17:36:52)
- 探索與實踐|農文旅融合推進福州鄉村振興(2025-04-11 1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