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榕臺職工非遺(木根雕)技能競賽舉行
2025-06-16 15:50:33 來源:福州新聞網
首屆榕臺職工非遺(木根雕)技能競賽舉行
40余名選手同臺競技
14日,恰逢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屆榕臺職工非遺(木根雕)技能競賽暨精品聯展交流活動在市工人文化宮開幕,榕臺40余名木雕匠人同臺競技。
參賽選手認真創作作品。記者 李白蕾 攝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總工會、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聯合主辦,構建“競賽+展覽+研討+實踐”四位一體交流體系,開啟兩地非遺工匠技能交流新模式。
木根雕技藝承載著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本次賽事旨在通過技能競賽激發新質生產力,打造榕臺職工融合發展的樣板工程。據評委、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大木介紹,參賽的11名臺灣選手主要來自三義、新竹等地,其中三義是臺灣木根雕傳承最好的片區,其木根雕技藝是明清時期福州民間藝人到那里傳幫帶發展起來的。臺灣中華優秀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許耿修說,臺南匠坊至今供奉著從福州請回的魯班像,兩岸刀筆風華本屬同根同源。
經過5個小時激烈角逐,兩岸選手以福州龍眼木、臺灣肖楠木為材,創作出40余件佳作,最終評出木雕組和根雕組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兩個組別的一等獎選手都來自福州,分別是曹小武和陳先國。臺灣選手中成績最好的是今年25歲的劉柏漢,他的木雕作品獲二等獎。“我在臺灣藝術大學雕刻系學習期間就愛上了木雕,木頭的色澤和香氣都特別治愈我。”小伙子還說,此次參賽他向福州選手學到了很多,很受啟發。
鄭大木告訴記者,兩岸木根雕雖然同源,但作品風格明顯不同,值得互相學習借鑒。“福州的作品大刀闊斧,張力雄厚,表現力強;臺灣的作品線條柔和,內容形式變化多元,重視鏤空創意,各有所長。”
賽后,舉行了榕臺職工非遺技藝研討會。另外,選手比賽作品連同帶來參展的作品共計百余件,將在工人文化宮體育館5樓免費展至7月中旬,歡迎市民參觀。
15日起,臺灣交流團隊還將參加為期3天的參訪閩侯木雕城、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等活動,溯源兩岸工藝脈絡。
“這次活動將技能競賽嵌入兩地職工交流框架,這是福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的生動實踐。后續,市總工會將探索更多新方式,推動榕臺職工技能提升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市總工會領導說。
- 探秘福州非遺技藝出圈之路:讓非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2025-06-16 15:49:50)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非遺主會場活動在上下杭啟幕(2025-06-16 15:49:02)
- 《閩商印記——近現代閩商先賢》出版(2025-06-16 15:48:26)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非遺主會場活動啟幕(2025-06-16 15:47:59)
- 全國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金融對接活動在榕舉辦(2025-06-16 15: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