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式耀:用音符奏響家鄉好聲音
2018-05-18 16:15:11 來源:福州晚報
福州晚報記者 陳若凡 文/攝
“有福之州,崛起閩江岸,有福之州,生生不息水流長。”前不久,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朗朗上口的迎賓曲《天下福地 最美福州》傳遍了榕城的大街小巷。
這首歌的曲作者,便是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的獲得者李式耀。日前,記者走進他的音樂工作室,聆聽他的音樂之路。
一生所愛
骨子里流淌著音樂的魂
一張書桌,一方茶桌,一架鋼琴,一把古琴,這是李式耀日常進行創作的音樂工作室;一茶一沏之間,指尖舞動之時,筆觸摩擦之瞬,他的很多音樂作品就在這方小天地里孕育而生。
集眾多殊榮于一身的李式耀為人謙遜、和藹可親,與他相談,仿佛在與一位故識敘舊。
出生于福建壽寧小山村的李式耀,自小熱愛音樂,很早便顯現出音樂天賦。他三年級就熟識歌譜,能準確無誤地手抄電影主題曲的歌本。山村小學師資緊缺,老師沒空上音樂課時,都是他來當代課小老師。
然而受限于家庭條件,李式耀小時候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音樂知識。直到考上福安師范學校,他才第一次見到了鋼琴。
學校只有一臺鋼琴,為爭取到琴房練琴的機會,他硬是把88格鋼琴黑白鍵畫在紙上反復練習,最終從同年級200多位同學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被指定學彈鋼琴的人。從那時起,他開始嘗試自己譜寫小曲,第一次有了將音樂作為終生奮斗事業的想法。
兩次轉型
從破釜沉舟到順理成章
1988年,李式耀被分配到家鄉的中學擔任數學老師,兼任音樂老師。由于內心一直對音樂有著更高追求,從教兩年后,他毅然決定辭職參加高考。“這是個孤注一擲的決定,直到拿到廈門大學音樂系的錄取通知書后,我才敢告訴家人。”李式耀說。
如果說這一次“逃離”是破釜沉舟,那么第二次轉型可謂是順理成章。從廈門大學畢業后,李式耀先后在廣播電臺、報紙、電視臺等媒體任職。
2003年,他為福州創作的《風景》接連斬獲第九屆中宣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兩項國家級權威大獎。
得到眾多肯定,給了李式耀很大的信心,他決定再一次跳脫出來,做一名專職作曲家。
三項精品工程
為家鄉奏響好聲音
先是北上闖蕩,而后重回福建。李式耀表示,自己的根在南方,家鄉山水是他創作靈感之源,“我要為家鄉而歌、為八閩而歌”。
在他工作室的桌子上,放著一份5月工作計劃表,3頁紙滿滿當當記錄著他近期要完成的各項工作,其中就包括了三項省文藝精品工程項目——海峽兩岸題材的音樂劇《你是哪條魚》、樂曲專輯《古琴新曲》以及勞動號子改編的大合唱《樹筒號子》。
家庭、家鄉、國家,縱觀李式耀的這些作品,許多都離不開一個“家”字。“‘家’是情感交融的地方,也是文化傳承的地方。”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李式耀傾注了很多精力和筆觸來謳歌社會大家。從青運會主題曲《青春風》到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題曲《天下福地 最美福州》,他的作品不僅在榕城唱響,更是成為宣傳福州的一個窗口。
- 長樂德誠珠寶文創園9月投用(2018-05-18 16:06:57)
- 永泰120億打造最前沿人工智能小鎮(2018-05-18 14:48:30)
- 閩首個計量科技文化館正式開館(2018-05-17 15:40:22)
- 永泰打造“力鈞文化”品牌(2018-05-17 15:38:23)
- 長樂建成15分鐘文化圈 人人家門口都有座圖書館(2018-05-17 1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