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綠水繞坊巷 古城繪新景
2020-11-02 10:23:15 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山郊野公園內的景點臥牛潭。林雙偉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彭輝
三山兩塔之間,作為省會核心區的鼓樓,在發展中書寫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條條通途延伸至家門口,一排排房屋舊貌換新顏,一個個公園釋放綠色福利,一座座古厝訴說悠悠時光……近年來,鼓樓區持續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源源不斷為城區注入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首善之區、幸福鼓樓。
涵養城市氣質
打造品質生活
伴著清風,西洪路舒展著新姿。機動車道瀝青罩面重刷了標識,人行道更換了仿石透水磚,沿線商家均是嶄新的門頭,往來路人紛紛點贊。
西洪路是鼓樓區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段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近些年來,不少人反映這里的建筑墻體有些陳舊、沿街商鋪店牌有些雜亂、人行道有些透水磚破裂……這些,都影響了福州的城市面貌。
在老城區有機更新、城市空間重新梳理整合過程中,鼓樓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年國慶前,圍繞“功能更佳、環境更美、顏值更高”的目標定位,鼓樓區對西洪路周邊進行綜合品質提升。此次提升以立面整治為主、道路改造為輔,以西洪路為主線,向周邊的湖頭街、北夢山路、芳沁路、芳沁西路輻射。
“看,這些樓房的‘新外衣’簡潔大氣,地上鮮明的標線讓人覺得很有精氣神。”住在西洪路的市民林云說。
不單單是城區道路品質有提升,一項項關乎民生的實際問題也得到解決。為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近年來鼓樓區完成465個老舊小區、25條傳統老街巷整治,打造了20條道路保潔“示范街”“精品街”,不斷充實“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的內涵。
共享生態福利
踐行綠色生活
生態興則百業興,生態美則城市美。今日鼓樓,美不勝收。
隨著臥牛“下”潭、“彩虹步道”迎客,福山郊野公園20公里的步道近日全線貫通。現在,公園里一大片紅色楓葉迎來觀賞佳期;1個月后,杏福林和步道兩側的銀杏葉將呈現另一番景致。
綠色為底、清水為脈,近年來,鼓樓區用一條條公園綠道,將生態福利送到群眾家門口。福道在“空中盤旋”,西湖—左海公園、屏山公園、溫泉公園、黎明湖公園、白馬河公園、福山郊野公園將美景嵌在城中;隨著21條內河完成整治,30個串珠公園、33公里長濱河綠道沿線草木滴翠。
游園賞月、漫游步道、樂享生活在鼓樓成為日常。在近日公示的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市、區)名單中,鼓樓區位列榜首。
與此同時,一場綠色變革將新時尚帶進千家萬戶。從“隨手扔”到“隨手分”,鼓樓區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正確投放率達90%。
為打造“2.0版”垃圾分類模式,7月,鼓樓區引入垃圾分類智能監管平臺,為垃圾分類屋裝上帶著“智慧”的“千里眼”。“平臺不僅可以自動判斷居民是否正確投放,對誤時投放垃圾行為發出警示,還能實時定位垃圾收運車輛,識別分類管理員在崗作業,實現環衛作業動態管理。”鼓樓區垃圾分類辦負責人鐘增良介紹。
傳承千年古韻
體會詩意生活
從秦漢古越遺蹤到明清傳統建筑,見證福州2200多年建城史的鼓樓鐘靈毓秀,古塔古寺、坊巷古厝與山水完美相融。
這里不僅有被稱為“半部中國近現代史”“明清古建筑博物館”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還有朱紫坊、鰲峰坊及“三山兩塔”,360個文物保護單位、6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向世人展現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閩都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風貌區是鼓樓區文保工作的重點。眼下,該區正配合推進冶山歷史風貌區改造提升,先期修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泉山仁壽堂,在不斷挖掘冶山歷史文化內涵、展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源頭”的同時,為市民營造懷古探源、休閑休憩的城市空間。
“面對新時期文物保護及文化遺產保護的特點和趨勢,鼓樓還在全省率先推行古厝長制,優化鼓樓‘文物守護認領’品牌,建設福州古厝展示館,創新文物保護‘互聯網+’模式。”鼓樓區博物館館長林聲哲說。
年初以來,不少鼓樓區的古厝都掛上了古厝長公示牌,上面標明了區級古厝長、街鎮古厝長、社區古厝長和責任單位的職責分工,還接入了“鼓樓古厝數字宣傳平臺”,實現古厝管理、巡查、反饋系統化、數字化操作。
歷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為新時代首善之區、幸福之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
- 白馬路萬科里夜色經濟示范街授牌 “夜臺江”再添新成員(2020-11-02 10:22:16)
- 將建十里花徑……福州這個網紅公園又火了!(2020-11-02 10:19:21)
- 福建大劇院開啟“惠民好戲”主題活動(2020-11-02 10:13:21)
- 福州推出“一元機票游福州” 迎接第六屆海絲國際旅游節(2020-11-02 10:10:39)
- 從了解城市開始!福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發展(2020-11-02 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