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打造海峽創意設計園區案例
2016-09-30 10:44:03
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作為福州市重點引進的文創項目,于2012年3月由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倉山建新鎮簽約,對原金山投資區一、二期廠房進行升級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96871平方米,概算總投資2.6億元,分二期改造建設,其中:一期占地面積75.14畝,建筑面積49891平方米于2013年建成運營;二期占地面積87畝,建筑面積46980平方米,目前還在規劃階段。海峽創意設計園區是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以倉山獨有的人文環境為基調,以福州的漆器藝術為特色,以海峽創意設計中心為核心,整合海峽兩岸設計類產業資源,以漆器文化的再生、閩臺創意設計和產業化發展為特色打造的綜合性設計創意園區。融入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元素,吸引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意文化企業進駐園區,形成了福州乃至全省范圍的標桿性創意產業聚集區。
一、特色做法及成效
(一)承辦各色活動擴大社會影響
開園以來,園區先后承辦“福州首屆海峽創意設計周”、“2013海峽(福建)青年節—兩岸青年文創精品展”及“福州第二屆海峽創意設計周”,均取得較好的社會反響。獲得國臺辦、兩岸企業家峰會、市政府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實驗示范基地”、“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等授牌。并獲得 “2014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具發展潛力十大園區”(中國文創網)、“第八批福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省文化廳)、“福州市第二批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市委宣傳部)、“眾創空間”(市科技局)等命名。接待了文化部、省、市各級領導以及臺灣文創同行參訪交流100余批次,舉辦藝文類活動66場次。初步形成了以“海峽創意設計中心”為核心的海外(含臺灣)設計師工作平臺、數字傳媒制作平臺、歸國人員創業平臺等內容。
(二)打造平臺助力臺灣青年創業
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助力兩岸青年實現創業夢想,園區一期拿出約2500平方空間用于建設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紅坊創客幫”、大漆創作營等公益創業平臺。2015年園區重點打造臺灣青年助創平臺,為兩岸青年設計師設立候鳥工作站,免費為臺灣創業青年提供工作空間?,F已孵化、對接落地6個創業項目,約15名臺籍青年不定期在園區工作。
(三)整合資源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以海峽創意產業園為核心的金山工業片區還包括瑞坤大榕樹文化創意園、天翔體育文化創意園、閩江學院漆藝文化創意園、橘園時尚設計創意產業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其中瑞坤大榕樹文化創意園與省文聯合作,吸引省文聯和下屬12家藝術協會入駐,形成全省藝術創作及文化產品交易的聚集地;天翔體育文化創意園是目前省內唯一一家體育主題的文化產業園,參與籌備了2015年福州國際馬拉松賽,在“后青運”時代發揮體育產業發展的領軍效應;閩江學院漆藝文化創意產業園以福州的漆器藝術為特色,對漆器文化的傳承和再生發揮了積極作用;橘園時尚設計創意產業園設計企業集聚,在建筑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裝飾設計等設計領域擁有優勢。各園區之間以倉山獨有的人文環境為基調,以海峽文化創意園為核心,整合海峽兩岸設計類產業資源,閩臺創意設計和產業化發展為特色,配合融入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元素,為海峽創意設計園區的打造注入了鮮活多元的設計理念。
(四)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綜合配套平臺。完善園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運營服務中心、公共展覽展示廳、多功能會議廳室、眾創空間、圖書室、健身館、停車場等設施,提供一站式服務,創造一個集研發、辦公、休閑于一體的舒適典雅、簡潔大方、環境優美的園區。同時利用“紅坊驛站”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整合各園區志愿服務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廣泛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園區的社會形象。
2.技術服務平臺。整合園區企業資源,聯手各園區專業機構,為創意設計企業提供效果圖、3D影像制作、影視廣告拍攝、剪輯、音效、后期制作、特技、特效等制作;搭建云計算服務平臺,為全市的文創企業提供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資源服務。
3.人才孵化平臺。產業園聯手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省文聯、福建師大美術學院,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福建農大文產系等單位,密切對接閩江學院創辦的產學研相結合、漆畫藝術為主的藝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利用園區現有的“眾創空間”,通過創新創意設計大賽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輕設計師參與傳統手工藝的制作、研發以及手游、動漫、服裝、家具等研發設計,促進教學、科研、實踐、就業一體化進程,建立以產促學、以學帶產、產學互動、共同發展的良性人才培養模式。
4.領軍企業上市孵化平臺。成立專業扶持團隊,引進有實力的投資基金、會計師、律師事務所,聯手證券公司、股權交易中心,為有條件企業上市掛牌提供服務。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與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舉辦專場企業融資產品推介會,為企業提供小微企業信貸業務。
5.設計產品信息發布平臺。利用園區2500平方公共展覽展示空間,為園區企業的設計產品提供常態化展示;重點建設 “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官方網站,作為介紹園區、為園區入駐企業網絡信息推廣、發布平臺;借助新媒體技術,完善提升“海峽創意產業園” 微信公眾號,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企業文化、活動、產品、推廣、發布、營銷、交流、招聘等自媒體信息推廣平臺。
(五)強化周邊環境治理硬件改造
加強對海峽創意產業園周邊及主干道、停車場、生態景觀、管網建設工程等硬件設置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梳理檢查, 對發現的問題集中全力進行整治。對市容環境、流動攤點、大排檔、商貿服務等保持高壓態勢,長效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構筑良好的外圍環境。
經多方合作努力,截止2015年底,園區完成文創類企業簽約126家,新注冊企業104家,變更注冊地址20家,招商達成率98%,業態以設計、互聯網應用、廣告傳媒三大類為主,為社會提供2500個就業崗位, 2013-2015年園區連續3年實現產值10億以上,成功引進智永信息科技(寶寶巴士)、永鼎裝飾設計機構、種子文化機構、兼客網等以及孵化成功宋小蜜文創集團、東南輿情等業內領軍企業。已有白水農夫、新益升農品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宋小蜜文創、網聯未來、天行健基金、西米科技、摩爾拓展等5家企業在新四板掛牌。2016年7月19日,海峽創意產業園正式掛牌國家級閩臺(福州)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企業發展有關問題。一是企業落戶園區過程中,在注冊各類證照及消防設施建設及審批方面所需提供的材料要求比較多,而且部分材料收集整理的難度很大,不利于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提請市里研究對在舊廠房改建的文化產業園內注冊的企業簡化注冊流程,減少所需申報材料,從而提升“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積極性。二是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企業面臨稅費負擔重、成本壓力大、融資困難等困境,提請市里研究對企業建設文化園區給予政策扶持和融資渠道,同時,對文化園區內前期創業的小微企業,特別是孵化器階段,在稅收、投融資渠道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
(二)對臺創業者扶持政策問題。目前,福州自貿區推出多項惠臺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對在自貿區內投資、就業的臺灣高管、專家和技術人員,在項目申報、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便利,有利于吸引聚集一批臺灣文創業者。提請省、市研究對臺灣文創業者入駐文化創意園區方面加大政策優惠力度,提升創意園區的對臺吸引力。
三、下一步思路和舉措
下一階段,將根據《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疏解老城、開發南臺、拉開框架、發展新城”和“東擴南進、沿江向?!钡乃悸芬约笆∈屑涌焱七M福州新區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重點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立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點扶持拓展文化產業與臺灣文化產業的融合,提高文化產業的對外開放水平;重點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著力培育新興文化產業,使文化產業成為本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根植本土傳統文化,確定文化核心。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形成的基礎,創意設計也是構成園區的核心吸引物。海峽創意產業園要想真正成為這個時代文化產業發展大潮中思想匯聚、靈感迸發的創意設計大本營,就不能將發展眼光局限在硬件改造、營銷推廣、企業管理上,而是要充分挖掘新的創意亮點,力求將創意設計的新鮮生命力注入底蘊深厚的本土文化中,實現傳統文化的振興與創意產業的繁榮這二者共贏。
而福州的脫胎漆器正是作為海峽創意園區的核心內容和精神的不二選擇。被郭沫若稱贊是"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的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霸绞敲褡宓脑绞鞘澜绲摹保崞髋c漆藝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享譽海內外。而經過實地考察、與漆藝大師的促膝長談后卻發覺這門傳承七千年的珍貴技藝當前面臨著漆畫行業空前繁榮,但作為生活用品的漆器卻缺乏創新的窘境。因此海峽創意產業園下一階段將從以下方面致力于以“大器”為名的創作設計計劃,旨在發掘“新”人推動“手藝再生”,并沿著“一帶一路”用展覽的形式將中國優秀的手工技藝與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具體如下:
1.開展跨界設計交流。產業要發展,就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來接觸、來參與,才能傳播出去。為了讓更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年輕人來關注和參與漆藝,園區將采用跨界的方式,邀請北京、上海、海峽兩岸、日本等地區的藝術家和知名設計師來福州感受大漆,繼而與福州本地的漆藝家合作共同完成作品。通過這種方式打開傳播通道,提升漆器在創意設計界內、文化產業地域上的知名度。
2.改進漆器研發工藝。漆是傳統的工藝,在傳播方面其深度和遠度都是不夠的,要解決漆器作為生活用品難以推廣的窘境,下一步園區的“大器”創意設計計劃將以改進大漆工藝作為關鍵課題進行攻克。著力解決傳統漆器工藝容易引起接觸人群皮膚過敏的問題,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從而拓寬漆器作為生活用品的適用度,打破漆器產業發展繁榮的壁壘。
3.建立大漆制作工坊。下一步紅坊還將在園區內以制作工坊的形式,建立一座“大漆工廠”。一是邀請國內外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聯合創作,通過設計研發,展覽展示、產業性資源整合、文化活動配套,推動傳統手工藝再生,促進漆器產業化發展,形成產業鏈。二是在繼承大漆傳統的同時,按照現代的制作工藝流程,運用先進的設備和優質的設計理念進行漆器創作,將這里打造成一個觀光型的工坊,讓世界各地喜歡漆藝的藝術家、游客都能到這里感受大漆。
4.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進行巡展。為推動漆器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下階段園區將在7月已經成功舉辦的“大器——福州•東京•上海三城交流展”福州首展的基礎上,以福州為起點,以“手藝再生”為主題在全國各地進行巡展,與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形成網絡,輻射到東亞日本以及西歐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并計劃于10月12日至18日在東京巡展。以此推動漆器這一古老的技藝在新時期“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二)抓住難得發展契機,實現跨越發展。抓住海峽創意產業園掛牌國家級閩臺文化試驗園的契機,發揮福州新區“五區疊加”的政治優勢,實現海峽創意產業園跨越式發展:
1.加強對臺合作交流。抓住海峽創意產業園掛牌國家級閩臺文化試驗園的契機,以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標桿為要求,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民間創意能量積極參與,推動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推動海峽創意產業園成為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最活躍的平臺與文化產業深度合作集聚區,與臺灣文化產業界共同打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中心。
2.整合片區產業資源。發揮好海峽創意產業園國家級文化試驗園的核心帶頭作用,樹立典型,以點帶面,通過整合我區瑞坤大榕樹文化創意園、天翔體育文化創意園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資源,發揮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催生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倉山區整體文化產業鏈,輻射帶動福州新區文化產業發展,以專業化、規?;陌l展形成競爭優勢。
3.創新體制,塑造品牌。企業品牌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生存環境,好的生存環境也能加速企業品牌的形成。海峽文創園要發揮好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的企業集聚機制,通過提供完備的服務體系,打造適宜各類文化機構生存、發展的“文化生態鏈”,為園區內企業的成長壯大、品牌的塑造創造良好的環境。發揮企業聚集的“乘數效應”,產生“1+1>2”的效果。合力打造極具影響力的區域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區位品牌”效應。
4.聚集人才,夯實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對于專業人才的匯聚作用。吸引一批創意策劃、經營管理、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高端人才向園區聚集,同時,通過完善培訓機制、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強后備人才和專業人員的培訓,為文化產業園區進一步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三)重點打造孵化平臺,扶持創業起步。園區二期項目規劃重點打造新型創業孵化平臺。一是打造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在一期“臺灣青年助創平臺”、“臺灣設計師候鳥工作室”的基礎上,規劃3000-5000平方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 為臺灣創業青年提供工作空間,整合國內產品設計師、藝術家以及園區入駐機構資源,幫助其進行項目、資金對接與相關資源整合,不定期組織兩岸創意創業團隊參訪交流等,實現臺灣文創設計機構與臺灣青年人才在大陸二次創業。二是利用周邊院校資源,校企聯辦“眾創空間”,探索建立以大學生創業為主的“互聯網孵化器+創業風險投資”的新型孵化模式。三是完善基金工坊孵化器,針對種子期項目、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得到印證的天使期項目以及創業者提供創業貸款。通過為創業團隊匹配產業圈和投資圈資源,搭建產業與資本平臺,協同完成產品架構優化、盈利模式探索、運營能力提高等專業能力提升,幫助創業團隊完成融資并奠定可持續融資的能力。
相關鏈接
- 多建睿智之言 多獻務實之策(2017-07-30 09:36:08)
- 多建睿智之言 多獻務實之策(2017-07-30 09:36:08)
- 新平臺 新構架 新機制(2017-07-30 09:35:41)
- 新平臺 新構架 新機制(2017-07-30 09:35:41)
-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彰顯閩都文化內涵(2017-07-30 09: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