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建設成效顯著
2021-07-26 11:13:35 來源:福州新聞網
改造提升后的鰲峰坊(資料圖片)。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無言坊巷,道盡半部中國近代史;
靜謐雙杭,曾賞閩商繁華勝景;
青青于山,見證福州滄桑巨變。
一座座古厝,一條條長街,承載著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也寄托了無數市民的鄉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要求,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8年6月起,我市以“尋找老城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古城風韻、塑造福州特色”為目標,先后在各縣(市)區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及261條傳統老街巷,以一張張古色古香,底蘊深厚的城市名片,向世遺大會來賓展示有歷史、有記憶、有鄉愁、有文化的多彩福州。
體現地域特色 打造多彩街區
重見天日的馬球場遺址,寬敞亮麗的大廣場,別具一格的有聲文化……2019年10月,經歷近半年整治提升的中山路開街,拉開了福州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的序幕。
提升后的中山路,變在何處?漫步其間,街巷的整體格局并未改變:寬敞大道連通南北,飽經滄桑的中山堂聳立在道路盡頭,兩側則是樸實無華的居民樓……細細觀察之下,細節之中卻是驚喜滿滿:道路兩側,具有福州特色的白墻灰瓦分外古雅;廣場上,精美的浮雕令人耳目一新;古色古香的涼亭,既是街邊一景,又能為過路市民遮風擋雨。一條凸顯民國風味,融合現代時尚的新時代街巷已然成形。
“老街區老街巷以修舊還舊、整體和諧為提升原則,既保護街區內的遺產本體,也維護環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及生活延續性。”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設過程中,各大街區街巷基本都保留了原有結構,僅針對部分區域進行微調,打通斷頭街巷,梳理片區交通,形成通達的街巷網絡。
在中山路,施工人員合理調整了中山路線型,將中山堂前廣場打造為步行空間,同時將部分街巷梳理為車行道,既給予居民更多活動空間,也解決了片區交通及消防問題。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遍及各縣(市)區。在整體規劃中,福州注重“一街一策”,傳承地方文脈,體現地域特色。在倉山,樂群路、愛國路展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特色,重現“萬國建筑博覽會”;在羅源,后張老街充分挖掘人文歷史、宗族文化與畬族文化,保留街巷獨有的生活氣息與人文關懷;在閩侯,橫嶼街突出甘蔗地區獨有的建筑特色,保留閩侯獨特的傳統工藝體驗業態,打造八閩首邑城市客廳。
- 世遺大會元素扮靚福州 濃厚氛圍迎八方賓客(2021-07-26 11:12:47)
- 遇見世遺 | 坊巷深處流溢的五彩民俗(2021-07-26 11:11:37)
- 遇見世遺 | 榕城說榕(2021-07-26 11:11:06)
- 遇見世遺 | 福州歷史文化碑刻概略(2021-07-26 11:10:28)
- 讓世界聽到福州的聲音(2021-07-26 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