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系列活動之“八方來福”主題論壇舉行
2022-03-03 18:16:31 來源:福州新聞網
專家闡釋“福”文化。(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而福建和福州分別是中國唯一以“福”字冠名的省級行政區和省會城市,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福”文化,堪稱中國“福”文化薈萃之地。
3月1日恰逢福州特有的傳統節日“拗九節”,氤氳著濃厚福氣,文藪鰲峰·福見鼓樓——鼓樓區“福”文化系列活動之“八方來福”主題論壇在鰲峰坊李世甲故居舉行。通過眾說中華傳統民俗“福”文化、展示“福”元素,并圍繞鼓樓區的福山、福水、福樓、福道、福茶、福泉、福園、福厝、福地,宣傳鼓樓全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城市“最美窗口”形象,進一步打響“福山福道福水福文化”品牌。
福與城市 彰顯人文情懷
“福”文化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閩都文化專家楊凡認為,福州倡導“福”文化,要與地域文化特點、特定內涵相結合。
他梳理了“福”文化的山水格局、“福”文化的時代風采、“福”文化的城市風情等三大板塊資源,認為福州倡導“福”文化可以結合這三大板塊資源開展,“我還要提三點建議,即提升人文情懷、提升市民素質、關注弱勢群體”。
福州城市特有的人文同樣引起福州黨史和地方志專家方琪的關注:“文教昌盛的福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今天是拗九節,拗九節又叫孝順節。孝順是福,孝文化的發展也是‘福’文化在福州的發展,我們要更加關注、弘揚孝文化。”
“兩岸同宗同源一家親,同脈傳承‘福’文化。”中華新世代藝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吳清菊作為臺灣人,1987年起到大陸探親30多年來,親身感受血濃于水的兩岸同胞情,“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維八德’,就是‘禮義廉恥’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四維八德’在兩岸中國人的血脈中接續傳承、流淌不息。”
福山郊野公園。記者 葉義斌 攝
福與文化 傳承不忘創新
千年古城福州孕育了令人矚目的“福”文化,也在創造性轉化中創造性發展。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董雅萍是非遺項目福州剪紙的傳承人,她在現場展示了剪紙藝術中處處充盈的“福”元素。“剪紙與畫畫不一樣,不能剪斷,所以每一刀都融進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一刀都給人無限的溫情想象。”董雅萍說,隨著時代變遷,福州剪紙不再是單純的窗花,而是融入時代主旋律,展現閩都風采,以豐富的形式詮釋傳統民俗中的“福”文化,體現百姓對幸福生活的信仰和追求。
國潮金魚博物館聯合創始人陳昊則講述了金魚與“福”文化的淵源:“福州是有福之州,山好水好,溫度適中,非常適合金魚生長。‘世界金魚看中國,中國金魚看福州’,福州400多年的金魚培育養殖歷史已經深深融入1700多年的中國金魚文化,既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福’,又凸顯福州‘福’文化中的‘幸福有魚’。”
位于鼓樓的怡山文創園也在演繹“福”文化。總經理齊國偉表示,園區依托福州大學深厚的教培基礎,深度挖掘、整合聯動相關產業資源,始終堅持弘揚中國優秀的“福”文化,在科技創意設計等領域提出全新理念,既著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又緊跟時代脈搏推陳出新、銳意發展。
現場展示福州剪紙的“福”元素。(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福與人生 幸福源于奮斗
臺上,專家們從各自的學術領域即興發言,多角度、深層次闡釋“福”文化;臺下,觀眾踴躍提問,頻頻與專家進行互動交流。
“人們常說的五福臨門,究竟是指哪五福呢?”觀眾問道。
“五福最早出現于《尚書·洪范》中,所謂五福,一是壽,二是富,三是康寧,四是攸好德,五是考終命,實際上就是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專家們詳細解答,既引經據典,又結合日常生活。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胥文玲進一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到底什么是幸福觀?從傳統的幸福觀來解讀,其實就是‘福祿壽喜財’。而現代的幸福觀則是奮斗幸福觀,應該怎么踐行呢?我覺得是12個字:‘行善是福,奮斗是福,利他是福’,濃縮起來就是孝、勤、賢。”
鼓樓區“福”文化系列活動由鼓樓區委宣傳部指導,區社科聯主辦,區委文明辦、區臺港澳辦、安泰街道、鼓東街道慶城社區、福建鰲峰坊文旅公司協辦。
- “福”魚旺虎春 獨特又新潮(2022-03-03 18:14:34)
- 一顆“福丸”,走向世界(2022-03-03 18:13:27)
- 福州傳統的“拗九節”(2022-03-03 18:12:38)
- 福州市水彩畫作品特展開展(2022-03-03 18:11:44)
- 《福州古厝會說話》第十集:厝里平安味(2022-03-03 18: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