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丨傳承歷史文脈 留住福州記憶
2022-05-31 10:17:49 來源:福州新聞網
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敏銳洞察、準確把握福州所處的歷史方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科學謀劃實施“3820”戰略工程,引領福州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接續追夢三十年,踔厲奮發向未來。三十年來,福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奮發有為干事業,不斷開創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嶄新局面,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5月19日起,福州廣播電視臺推出“接續追夢三十年 踔厲奮發向未來”——福州市“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系列報道。5月21日播出“30年30事”之《傳承歷史文脈 留住福州記憶》。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上世紀90年代,在“3820”戰略工程指引下,福州針對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的狀況,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傳承歷史文脈,彰顯文化底蘊,為保護以三坊七巷為代表的福州古厝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保護城市文脈的制度性安排。
30多年來,福州深入挖掘三坊七巷、船政、曇石山、壽山石等閩都文化內涵,做好福州古厝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持續推進閩劇、伬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讓積厚流光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1年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古城沸騰了。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同福州古建筑之間有著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守護情緣。
傳承精神血脈
古厝重獲新生
▲林文忠公祠
福州是林則徐的故鄉是他出生、求學、成長以及晚年退養之地,也留下了一系列與他相關的珍貴遺跡。
▲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
其中,在鼓樓區散落著三座最具代表性的林則徐遺跡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 、林則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歷經悠悠歲月,古厝不可避免地遭受時光侵蝕逐漸失去光彩。
1996年2月6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林則徐系列遺跡,修復、充實工作。決定成立林則徐系列遺跡保護、開發領導小組,同意紀念館、故居、出生地作為福州市文物局的下屬單位,歸市文物局統一管理。
1997年6月30日,林則徐出生地暨幼年讀書處工程竣工并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林則徐故居第一期修復工程“七十二峰樓”竣工。
2013年,“林則徐宅與祠”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2年,林則徐故居第二期修繕工程竣工。
以珍愛、尊崇之心
守護三坊七巷
距離林文忠公祠不遠的三坊七巷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在這坊巷間現存古民居約270座,有159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包括著名的沈葆楨故居、林覺民·冰心故居、嚴復故居等,其中15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半部中國近代史”。
但在上世紀80年代,城市開發熱潮的沖擊下,這里一度岌岌可危,坊巷北隅的林覺民故居險被拆除,緊要關頭,一場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在林覺民故居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會上一錘定音——
“要在我們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更加增輝添彩,傳給后代。”
從“拆”到“修”,一字之變,展現的是城市管理者的遠見和魄力。
“100多天時間就把這里搶修起來了!不久后,三坊七巷里其他歷史建筑也陸續被修繕、保護起來。”時隔多年,回憶那次文物“解救行動”,福州文史專家李厚威記憶猶新,并一直感念著習近平總書記,“如果沒有他的保護支持,三坊七巷早已不在了!”
▲林覺民·冰心故居
秉承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2006年,福州市按照“修舊如舊保持總體坊巷格局、風格、風貌不變”的原則,啟動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為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新時代展示福州活力形象的“城市會客廳”。
呵護歷史遺珍
文保成效斐然
歲月不居,文脈悠悠,古老坊巷承載著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也寄托了榕城百姓的鄉愁。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2002年,在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中,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這樣說——
“我曾有幸主持過福州這座美麗古城的工作,曾為保護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護了一批名人故居、傳統街區,加強了文物管理機構,增加文物保護的財政投入。衷心希望我的后任和全省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
踐行習近平同志有關古厝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福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加大古厝保護和修復力度,一大批歷史文物古跡得以較好保留至今,目前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700多處,共公布歷史建筑1181處。
▲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從2018年6月起,福州先后在各縣(市)區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以及近300條傳統老街巷,已投入320多億元用于名城、街區、文物、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在福州還有不少古厝經過保護修復、活化利用而重煥光彩。
▲永泰紹安莊,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永泰,38個莊寨相繼成立,莊寨保護與發展理事會創造了福州古厝保護的“永泰經驗”。
▲連江三落厝,是連江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民居群落。
在連江,始建于唐末的三落厝“保”“用”并舉,引入PPP投資合作模式,導入商業開發、融合文創酒店,讓古厝成為聚集人氣的“深山明珠”。
▲閩清宏琳厝,有“民間故宮”之稱,是我國最大的單棟建筑古民居。
本著“修舊還舊”原則,宏琳厝在修復過程盡量保證材料不變、工藝不變,能用的舊物件都利用起來,如今已成為人們的打卡熱點。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建于1867年的船政輪機廠(輪機車間)
在馬尾,船政總理衙門、輪機車間等百年船政建筑得以在新時代綻放光彩,不僅讓船政文化這一民族瑰寶“活”起來、“火”起來,也更好地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屈的精神。
用法律之盾
保護文化遺產
為長效保護好文化遺產,福州還積極構建文化遺產保護立法與規劃體系。
1995年10月27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福州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1997年1月23日經福建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批準,1997年2月4日由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這個條例的制訂和施行,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領域也是率先之舉。
隨后,福州市不斷完善名城保護規章制度,先后公布實施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等。
2019年7月29日召開的福州古厝保護工作部署會,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福州古厝保護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保護政策。
2021年12月15日,《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決定》獲得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2021年12月23日,新修改的《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明確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內容,為福州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凝心聚力賡續奮斗
持續釋放古厝活力
如今,一座座福州古厝在得到修復后被活化利用成為弘揚閩都文化的“窗口”,一個個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點立碑、掛牌保護,留住了福州城市記憶,一處處歷史文化街區以靜態展示和動態體驗方式展現著閩都傳統文化的血脈與精神,一個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街一策”展示著福州古城風貌……
福州將持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閩都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 《福州古厝》作者曾意丹去世 生前致力保護閩都文化“根”與“魂”(2022-05-31 10:13:32)
- 30年·30事丨“兩馬”一小步 兩岸一大步(2022-05-31 10:12:50)
- 30年·30人丨曹德旺:專心做玻璃 誠心育人才(2022-05-31 10:11:41)
- 近20萬尾“魚寶寶”游入閩江(2022-05-31 10:10:13)
- 鼓樓開展夏日采福游主題活動(2022-05-31 1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