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復故居看閩都文化的傳承
2023-03-16 16:24:11 來源:福州新聞網
名城少年講解隊隊員在嚴復故居為游客講解。記者 林奕婷 攝
26日上午10點半,一縷陽光打進嚴復故居的天井,3名穿著馬甲的名城少年講解隊隊員正戴著“小蜜蜂”,細心地為游客做志愿講解。
站在天井內,隊員袁皓煜領著游客望向廳堂上方,那里有著一塊“吾宗之光”的匾額:“這塊匾額是嚴復逝世80周年時,在臺灣的孫女嚴倬云、孫女婿辜振甫謁獻的。嚴復先生原名宗光,‘吾宗之光’既囊括了先生的名字,又高度贊揚其光耀宗族門楣的功績。”
嚴復的一生涉及軍事、教育、法治等多個領域,且交游甚廣。對于尚處于小學,還未系統學習歷史的3名隊員來說,嚴復故居的講解詞并不好背,“尤其是花廳部分的講解詞。”隊員林詩晴說,“但我們還是背下來了,因為把這些歷史告訴游客,是我們的使命。”
隊員毛曉宇原本對嚴復只有著模糊的認識,在背誦講解詞的同時,他也漸漸感動于嚴復濃烈的愛國情懷。
“太平如有象,莫忘告乃翁。”每當介紹嚴復晚年寫下的《示兒詩》時,毛曉宇都會想到陸游的《示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嚴復思想的一個轉折點,也讓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和褒揚。從始至終,他努力的方向都是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
嚴復逝世后,依然給后人留下警醒。其墓前自書的“惟適之安”,也影響了隊員袁皓煜。“這是嚴復的處事之道,也提醒我們要不斷適應環境的變遷與外在的挑戰,時刻保持開放的思想與心態。”
講解結束后,一群青年游客主動要求和小隊員們合影,原來他們是來三坊七巷做“我與我身邊的傳統文化”調研的福建師范大學的學生。
“如今說要講好中國故事,這些孩子從小就立足福州的歷史文化,向大家講述中國故事。”從廣州隨雜技劇《天鵝湖》一起來到福州出差的令狐蘇夫妻倆在嚴復故居里遇到了講解隊隊員,并在他們的帶領下完整、深入地了解了嚴復的生平。同樣讓他們感慨的,還有三坊七巷令人驚訝的歷史厚度,“幾乎隨處可見名人故居”。
今年春節開始,福州旅游快速升溫,三坊七巷的游客接連不斷。從正月初一到開學前,隊員們主動來到街區,看到游客便主動迎上去,扛起志愿講解的擔子,“認真講解,才能讓游客真正了解三坊七巷的歷史底蘊,不枉此行”。
“人多的時候,我們講解會更累,但是人越多,我們越開心。”毛曉宇說,“三坊七巷恢復了原本的熱鬧。”
- 在榕僑商僑領共品漆藝之美(2023-03-16 16:21:36)
- 長樂以“福”文化之光賦彩群眾美好生活(2023-03-16 16:20:08)
- 閩派電視文藝的崛起“密碼”(2023-03-16 16:18:45)
- 福州:觀壽山石雕 賞漢唐風韻(2023-03-16 16:16:39)
- 中國大學生電視節24日在福州開幕(2023-03-16 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