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交流互鑒論壇舉辦 嘉賓建言獻策
2024-12-11 13:15:35 來源:福州新聞網
嘉賓在船政文化交流互鑒論壇上進行主旨演講。記者 林雙偉 攝
“對工業遺跡的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共識,我們在研究梳理發展過程的時候,船政文化是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峰”“船政是近代工業生產的發祥地,可喜的是船政申遺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5日下午,一場以“文明互鑒視野下的近代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為主題的船政文化交流互鑒論壇舉辦。論壇邀請遺產保護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參加,探尋工業遺產保護新路。
船政文化是福州的重要文化名片,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重要見證。船政不僅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作為2024“一帶一路”商協會大會重要活動之一,5日的船政文化交流互鑒論壇,聚焦船政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內涵,推動船政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
嘉賓點贊船政保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說,作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見證,船政文化對近現代中國的政治、軍事、教育、科技、外交、思想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中法關系的重要紐帶。在我國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講好“船政故事”“福州故事”,其成果與意義愈發重要。
珍貴的船政歷史文脈,應該如何賡續傳承?王曉峰表示:“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福州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原則,開展了大量工作。2021年,福州提出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船政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也讓船政申遺工作受到廣泛關注。接下來,要進一步有序、有力、有效推動船政文化申遺基礎工作,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內涵,探討其保護與利用的創新路徑,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貢獻智慧與力量。”
福州近年來全力推進船政文化保護利用和傳播交流。著力打造文物保護新樣板。堅持“大博物館”理念,系統恢復船政歷史風貌,積極塑造集生產、參觀、研學、實訓、科研于一體的文化遺產保護新場景。著力打造國際交流新名片。緊抓中法建交60周年契機,在法國巴黎舉辦中法船政文化交流會、福建船政文化展等活動,在馬尾成立“船政之友”國際交流中心、留學報國教育基地等,持續向世界講好船政故事。著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深入挖掘工業文化、海洋文化等資源,積極構建展覽展示、數字文旅、文化創意、沉浸式體驗等文旅融合新業態。船政文化園區開園以來已接待游客220多萬人次。《最憶船政》吸引10萬多人次觀看,獲評福建省數字文旅應用場景示范案例。
發動群眾守護遺產
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就世界遺產申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說,現在全世界的世界遺產一共有1223處,我國目前有59處世界遺產。其實申報世界遺產,是重新認知自己的家鄉,比如過去大家只覺得福建土樓造型很獨特,很多人并沒有想到它背后深厚的底蘊、歷史的變遷、所形成的獨特建筑體系、所體現的獨特文化現象。在申遺中,要注意申報規則,比如每年的申報要在2月1日之前遞交到巴黎的世界遺產中心,2日凌晨遞交的只能放在下一年。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文化遺產中心主任崔光海說,申遺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參與:可以設計和實施面向不同年齡層的公眾教育項目,如學校課程、社區講座和研討會,提高公眾對船政文化遺產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利用現代展覽技術,如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創建互動展覽,讓公眾以新穎的方式體驗船政歷史,增強參與感;可像鼓浪嶼當年申遺一樣,鼓勵社區參與遺產保護項目,推出社區清潔日、綠化活動等,使社區成員在保護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出志愿者和大使計劃,讓志愿者參與遺產地的保護、導覽和教育活動,培養文化遺產大使,傳播船政故事;與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企業和政府部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研究、保護項目和宣傳活動。
城市聯盟促進申遺
福建船政史跡申遺技術團隊代表、清源視野(北京)文化咨詢有限公司項目主管李欣宇告訴大家,船政申遺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船政文化史跡正以“自強運動工業遺跡:中國傳統社會邁入近代化的搖籃”為主題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船政申遺有何意義?李欣宇認為,這可以填補世界遺產名錄在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軍事發展史上的空白;有利于突出展示中華文明的近代化歷程,有利于體現中華民族把握自己命運和迎接時代挑戰的自強精神;有利于向世人展示中國近代化發展的真實面貌和發展路徑。
如何推動船政下一步申遺?李欣宇建議,注重全球視野下船政遺產價值的挖掘,推進系列遺產聯合申報,聯合其他洋務運動工業遺產共同推進申遺,成立“自強運動工業遺跡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開展聯合宣傳、學術交流、研討等活動;與潛在的國內其他遺產地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組織專家研討會,討論聯合申報策略、遺產體系及價值建構。此外,完善遺產地保護管理工作,做好正式申報準備。船政文化園區要處理好景區建設、旅游開發同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天津大沽船塢正在與船政聯合申遺,下一步還要擴大‘朋友圈’。”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天津大學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蘇斌說。
據介紹,日本已有4個工業遺產申遺成功,我國的洋務運動早于日本,目前我國還沒有申遺成功的工業遺產。相較于日本明治工業遺產,以船政等為代表的洋務運動工業遺產更能展示東亞國家早期現代化、工業化發展路徑。加快船政申遺工作,有助于面向世界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徐蘇斌說,也有專家建議,將申報名稱由“自強運動工業遺跡:中國傳統社會邁入近代化的搖籃”調整為“中國洋務運動工業遺產”,這有一定的道理,原因是洋務運動工業遺產是中國近代社會走向工業化的一個轉折點,啟蒙和孕育了中國傳統社會的轉型。不過,洋務運動時期的工業在全國很多地方有分布,據不完全統計有42處,這些工廠大小不一,以人數來看,規模大的有上千人,規模小的不足百人,以洋務運動工業遺產進行申報需要聯合更多地方。
“洋務運動工業遺產申遺需要建立全國的申遺聯盟,統籌全國各地資源,同時加強對洋務運動的研究和價值評估,進行保護規劃設計和各項規劃協調。”徐蘇斌建議。
- 船政文化交流互鑒論壇舉行(2024-12-11 13:14:13)
- 2024智慧海洋研討會在鼓樓舉辦(2024-12-11 13:09:18)
- 船政文化史跡申遺跑出“加速度”(2024-12-05 15:11:28)
- 中國僑智發展大會16日在榕開幕(2024-12-05 15:09:39)
- 閩港商協會合作發展論壇5日舉行(2024-12-05 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