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明:藤編技藝“經紀人” 讓傳統技藝從深山走向國際
2025-06-03 17:55:58 來源:福州新聞網
古老手工藝制作的藤編器物,如今在永泰匠人張慶明的手中煥發新生。作為山葡萄藤編織制作技藝傳承人,張慶明今年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近日,記者專訪張慶明,聽他講述傳統技藝如何從深山走向國際舞臺。
張慶明。
2000年,張慶明跟隨父親張天水學習竹編與藤編技藝,當時的山葡萄藤編織技藝主要用來制作農具、筐、籃等傳統器物。2006年,張慶明創辦工廠,將山葡萄藤編織技藝融入現代箱包設計中,和百姓日常生活接軌,開啟山葡萄藤編織技藝的“破圈”之路。
在張慶明的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一個個制作精良的藤編包,它們正通過網絡直播銷往全國各地。“藤編工藝看似簡單,制作過程卻極其繁瑣。”張慶明說,制作一個藤編包,要經過大大小小18道工序,整個過程耗時至少半個月。
藤編包取材于野山葡萄的藤條、藤芯,這些原材料經過選藤、脫脂、剝皮、過劍門、過寬刀等一系列工序處理后,才能送到編工師傅手中。在編制時,工匠們以藤枝、藤芯為骨架,運用十字編、六角細編、立體花編等編織工藝,隨著巧手上下翻飛,藤條絲絲環扣、縱橫交錯,最后再進行火燒毛刺、拋光等工序,一個精美的藤編包就誕生了。
作為山葡萄藤編織技藝的傳承人,張慶明卻自稱是這項技藝的“經紀人”。他認為非遺技藝傳承的核心在于“活態化”,即通過融入現代生活場景實現可持續發展。“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賦予老手藝新的生命,讓非遺物品從展覽館展品變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這才是真正的活態傳承。”
近20年來,張慶明帶領團隊不斷創新,設計研發了100余種藤編編法和款式,并獲得了100多項專利。他們將藤編技藝巧妙地融入現代箱包、燈飾、家居等領域,讓山葡萄藤編織產品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的山葡萄藤編織產品已成功打入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國家的市場,尤其是藤編包,深受國外顧客的喜愛。”張慶明說。
今年,張慶明計劃在永泰縣城峰鎮坑里工業園增設工廠,擴大藤編產品生產規模,新工廠占地9000多平方米。如今,在張慶明和團隊的推動下,山葡萄藤的編織工藝逐步從單一變得豐富,從粗糙轉為精致,以“非遺+時尚”的發展路線,生產高檔藤編工藝品,遠銷海內外。
- “中軸福印”開印儀式在榕舉行 京閩攜手推動文化傳承創新(2025-06-03 17:55:24)
- 福建省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閩江兩岸文化館分會場活動閉幕(2025-06-03 17:54:51)
- 意大利藝術家在福州舉辦“太湖石”系列畫展(2025-06-03 17:45:18)
- 林洪弄:讓茉莉花茶香飄萬里(2025-06-03 17:44:38)
- 非遺快閃點亮城市文化空間(2025-06-03 17: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