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最大古民居引燃鄉村旅游 三落厝10月修復開放
2018-07-10 09:03:18 來源:福州日報
連江丹陽三落厝計劃10月修復開放。
福州日報記者 莊永強 蔣雅琛/文 黃立新/攝
丹陽鎮曾是連江縣石板材行業的主要聚集地,高峰時從業人員有數千人。然而,長期的開采侵蝕了當地的青山綠水,青山掛白、“牛奶溪”、堆渣場……當地村民苦不堪言。
如今,當高質量成為發展的主題,曾經的石板材大鎮如何轉型?記者日前探訪時發現,歷史遺留的印記多已消失,水清岸綠、魚蝦回游成為如今丹陽的新面貌。
丹陽鎮黨委書記林坤告訴記者,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2016年連江重拳清退石板材行業,填補產業空缺的正是鄉村旅游,而引燃這一產業的就是位于丹陽鎮坂頂村的一座千年古厝。
三落厝10月修復開放
記者驅車來到坂頂村,拐入村道,即見青山環抱的杜棠三落厝,青瓦白墻,古樸精致。三落厝建筑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是連江縣規模最大的古民居。
與三坊七巷、閩清宏琳厝等古民居不同,三落厝不是縱深分布三進格局,而是三間四合院橫向舒展,以過雨亭相連。
2017年,丹陽鎮引入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按星級酒店標準,對三落厝進行修復改造。
“修復過程十分艱難。”連江朗鄉文創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增銘告訴記者,由于長時間荒廢,三落厝已有多處損壞,“為了恢復三落厝的本真,我們使用古法進行修復,而且還要特意采購材料,比如瓦片,新瓦1元/片,而舊瓦則要1.5元/片,我們不考慮造價,還是選擇用舊瓦”。
三落厝的后方,是原主人、連江第一位進士張瑩后人居住的地方。王增銘告訴記者,這里將改造成戲臺、藝術館、美術館、民俗館等,“未來計劃不定期舉辦鄉村建設論壇,邀請村民來參加,讓他們轉型成為民宿經營者或導游等”。
據悉,三落厝內部裝修已完成70%,預計10月開門營業。
[Page]
村民為償夙愿鼎力支持
臨近午時,老人會會長鄭起銀和其他村民正在三落厝旁納涼聊天。他出生在這座古厝,自然對它有著特殊的情感。“小時候,我們一家六口都住在里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穿著開襠褲和小伙伴們在院子里玩耍。”鄭起銀說。
鄭起銀告訴記者,三落厝鼎盛時期有400多人住在里面,但是房子漸漸老舊,大家都在周邊蓋了新房,陸續搬了出去,“我們早就想出資修復了,但是沒辦法,現在有人來幫我們做,我們很開心,希望進度越快越好”。
三落厝修復過程中,坂頂村村民主動出力出地。為了修建河道駁岸,他們主動砍掉那里種植的上萬棵毛竹;為了保持三落厝的完整,他們無償騰出土地。“我們盡我們所能來支持,完全不講條件。”很多村民說。
對于村民的鼎力支持,王增銘十分感動。他告訴記者,當地政府還計劃出資修建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鄉村廁所等,完善三落厝周邊旅游設施配套。
高質量發展全域旅游
在距離三落厝不遠的尖灣村,朗鄉公司也在修繕一處古民居,并計劃修一條綠道串聯三落厝,形成“兩區一廊”觀光帶。
根據規劃,三落厝突出“鬧”,建設精品酒店、特色商業街區、農業觀光區、文創街區及田園風光民宿區等;尖灣古民居突出“靜”,定位為生態型度假區。
“鄉村旅游可以起到融合三產的作用,未來三落厝項目營業后,將聚集起人氣,自然帶來財氣,帶動村民就業、服務創收、產品銷售機會。”林坤告訴記者,借力鄉村旅游,鄉村振興有了新活力:丹陽肉燕從小作坊邁向上海等大城市,年產量從幾年前的200噸增加到現在的1500噸;貝里溪的清泉已培育出1萬只丹陽大閘蟹;松嶺村有和煦陽光生態葡萄莊園……
連江縣旅游局局長劉永希說,鄉村旅游目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去年游客量達百萬人次,占全縣游客量的近一半。
我市6月首次出臺了旅游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發展全域旅游,助推旅游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產生了106個旅游相關項目,三落厝古民居群修復工程位列其中。
此外,連江充分發揮“山、海、江、島、泉、對臺、人文”等資源優勢,全力加快貴安溫泉、黃岐半島濱海、閩江口風景名勝、北部鄉村風情等重點旅游區域的開發建設,力爭早日建成筱埕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粗蘆島龍沙濱海旅游度假村等一批精品旅游項目。
- “宜夏·悅動”音樂節開幕 11場活動連辦一個月(2018-07-09 08:41:08)
- 福州首個“流動美術館”現身五四路(2018-07-09 08:34:50)
- 關于做好2018年度福建省“文化企業十強”“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推薦申報工作的通知(2018-07-05 17:05:09)
- 2018年福州市文化產業“雙龍頭”工程重點項目候選名單公示(2018-07-04 15:54:39)
-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18年度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2018-07-03 10: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