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永泰構建產業新格局加快后發趕超
2022-05-31 10:28:07 來源:福州新聞網
強化綠色引領 堅持特色發展
永泰構建產業新格局加快后發趕超
游客在永泰縣嶺路鄉體驗藍莓采摘(資料圖片)。記者 林雙偉 攝
30年前,一條塵土飛揚的沙土路連接著村莊與外界,村民靠山吃山,砍樹種菇,留下不少刺眼的“光頭山”;30年后,203省道穿村而過,山體重披綠衣,通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讓“綠色金庫”變現,成功引進福州城投集團、途遠集團、好農場集團等,村財收入突破55萬元……這是發生在永泰縣梧桐鎮坵演村的美麗蝶變,也是永泰廣袤農村脫貧致富的縮影。
上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親自掛鉤聯系當時仍為全省重點貧困縣的永泰,先后14次到永泰調研指導,為永泰擘畫了“山頂林戴帽、山中果纏腰、山下噸糧田”的農業綜合立體開發藍圖,也開啟了永泰從“貧困縣”到“振興縣”的華麗蛻變。
在砥礪奮進中交出脫貧攻堅答卷
溪水奔涌,青山相對。站在坵演大橋前,坵演村村主任鄢仁河談起30年來坵演村的變化:修建坵演大橋,打造萬畝林場,鋪上水泥村道,引入新業態……“我在坵演村做了30多年的村干部,親眼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衷心感謝黨、感謝總書記的關懷。”
鄢仁河一番話說出了村民的心聲。坵演村地處偏遠,過去村民主要靠砍樹種菇為生,因此對生態造成了破壞。“菌林矛盾”不僅沒有讓當地人富起來,反而導致生態失衡,出現了不少“光頭山”。久而久之,坵演村外出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村莊也失去了活力。
脫貧不僅僅是坵演人的渴望,更是全縣百姓的期待。
民眾有所呼,政府有所應。為此,永泰舉全縣之力形成“大扶貧”攻堅格局,創新“1+3+N”掛鉤幫扶機制,推行“四問”親情工作法、貧困村退出“兩全三通四有五達標”等措施,在協調落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多個方面兜底保障政策基礎上,將開拓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百香果、養蜂、食用菌和鄉村旅游四大扶貧產業。5年間,解決了1734名脫貧戶就業創業難題。
乘著脫貧攻堅的東風,坵演村積極尋找適宜的產業發展路子,成立合作社,由種植經濟價值低的作物改為種植油茶、橄欖等,還開辟230畝百香果種植基地。“這幾年村里變化非常大,大家都賺錢了,不離家就能致富。”村民陳道財說,現在他在村里開起了農家樂,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7年,永泰提前3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首批摘帽;2021年,永泰縣扶貧辦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在守正創新中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乘勢而上,接續奮斗。永泰上下再接再厲,用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的“致富門”,爭當鄉村全面振興示范縣。
要當示范,就要勇于突破。2021年,永泰打破村莊之間獨立發展的局面,以大樟溪為軸線,串點連線擴面,打造以梧桐、嵩口“兩鎮十村”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示范帶,立足“一村一特色”,串珠成鏈、抱團發展。
在此基礎上,永泰探索建立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服務隊+工作組+合作社”工作機制,協調政府、村民、社會三方,吸引、整合、調動社會資本和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如今,行走在大樟溪兩岸,處處皆是好“村”光。湯埕村引進建發集團,溫泉產業持續升溫;春光村、板埕村強強聯合,水岸風光搭配休閑采摘,吸引游人無數;盤富村成立全體村民入股的福州富竹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深度體驗鄉村生活綜合體;三峰村做大李果產業,帶動村民增收……
30年的探索和實踐證明,創新是山區縣、后進縣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路徑。“永泰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深厚的發展潛力在廣袤鄉村,通過摒棄傳統的產業概念和路徑依賴,我們走出一條高質量鄉村振興之路。”永泰縣主要領導表示,永泰將構建以數字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塔尖”,以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為“塔基”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快綠色引領下的新舊動能轉化,以特色發展加快后發趕超。
- 30年·30人丨林冬梅:與希望的邂逅(2022-05-31 10:27:17)
- 第七屆世界閩商大會將于6月18日在福州舉辦(2022-05-31 10:26:03)
- 30年·30事|福州垃圾分類水平躋身全國大城市前五(2022-05-31 10:24:52)
- 有福之州的幸福密碼——寫在“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2022-05-31 10:22:55)
- 30年·30事丨從“紙褙福州城”到“宜居幸福城”(2022-05-31 10:21:56)